【贏家的智慧】在行動中成長

鄭石岩 |2010.07.18
1041觀看次
字級

做人做事,乃至人生的實現,需要清楚的方向和構思,但也必須踏實去做才行。行動能深化想法,帶來創意,孕育更好的悟性。唐朝的法眼文益禪師,有人問:「什麼是真正的道。」他答說:「一願教你去行,二願也教你去行。」

行與思是相應的,沒有執行力,再好的計劃都不會成功。

唐朝的文豪白居易,有一次問鳥窠禪師:「什麼是佛法大意。」

禪師答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白居易說:「三歲孩兒也解這麼道。」

禪師說:「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

這話誠然不錯:說的容易,行動則不容易。我們常常因為善小而不為,因為慵懶而廢馳,或者怕困難、怕麻煩,而沒有採取行動。沒有行動,往往會志氣消沉,智慧無從開展,使生命變得頹廢不振。

幾個世紀前,航海家們把已知的地方和島嶼繪填在地圖上,作為航海之用,卻在未知的空白處標示著「惡龍在此」,警告航海者不要冒險闖入。不過,碰到哥倫布和麥哲倫這樣的探險家,卻在行動中打開發現新大陸的新頁。可見,行動不是只有踏踏實實去做而已,而要有幾分勇氣和冒險犯難的精神才行。

唐朝的玄奘大師,有鑑於當時所譯的佛經,對佛教的義理不能作完整的把握。於是決心西行取經,遂於貞觀元年,踏上西遊取經之途。他歷經艱苦,遊學印度,於貞觀十九年返回西安。一生所譯經論凡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他的行動力,對漢傳佛教的發揚,功不可沒,玄奘大師的行動力,令我們敬佩。

每個人的一生,都要靠行動力來實現。世上不會有第二個哥倫布,不會有第二個玄奘,也不會有第二個你自己。因此,每個人都要像《妙法蓮華經》所說,透過佛的教法,用智慧去行動,去實現其獨個兒要去完成的菩薩使命。

時下有些人,疏於發揮自己的行動力。他們不肯運動,不保持好作息和飲食習慣,所以健康不好。有些人躲在家裡,不肯去工作,不願接受種種挑戰和磨練,拈輕怕重,躲躲閃閃,以致躲在家裡,把家當做寄居蟹的殼。他們在網路上消磨時間,用以麻醉自己,逃避現實,但終究躲不開空虛的痛苦,以及自我功能脆弱的恐懼和壓力,實在令人惋惜。

生命的真理就是行動。每個人都透過行動學習和成長,經由行動領受到工作的成就感和價值,並從中開展人生的視野和智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