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沉默殺手 骨鬆莫輕忽

張雅雯 |2010.07.03
1140觀看次
字級

根據衛生署去年公布的資料,國內五十歲以上民眾的骨質疏鬆症盛行率,男性為百分之一點六、女性為百分之十一點四。骨鬆比例隨著年紀漸長而明顯上揚,中華民國老年醫學會曾調查六十五歲以上的骨鬆盛行率,結果每九人就有一人罹患骨鬆;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常見,約每四名六十五歲以上女性,就有一人發生骨鬆。

發生骨鬆 四項指標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祕書長、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黃兆山表示,骨骼時時刻刻都在進行「骨形成」與「骨吸收」兩種代謝作用,青春期的時候,骨形成速度較快,因此骨骼變長變粗、骨量增加;三十歲之後,骨量從最高值開始走下坡,老化使得骨吸收逐漸超過骨形成的速度,骨質流失久了,便可能導致骨質疏鬆症。

每個人會不會發生骨鬆,大約可從以下四個因素來判斷:

一、骨骼成熟時的體內骨質總量:與性別、遺傳、運動量與鈣攝取量有關。

二、骨質流失速度多快:正常骨質流失速度約為每年百分之零點七至百分之一,但停經後平均會升高到百分之三至五;此外,吸菸、喝酒、有內分泌或代謝疾病、使用特定藥物(類固醇等),骨質流失速度也較快。

三、壽命長短:骨鬆與老化有關,活得愈久、自然罹病風險愈高。

四、停經年紀:目前多半認為停經後女性,因為缺少雌激素的保護,使得骨吸收更為快速,因此愈早停經者、罹患骨鬆機率愈高。

髖骨骨折 併發症多

衛生署最新的「國人骨密度調查」也顯示,五十歲以下的男、女,骨密度差距不大;然而過了五十歲後,女性的骨密度卻像溜滑梯般快速流失,每個部位均低於男性,測量最容易發生骨鬆的三大部位,女性在腰椎有百分之十二點六、髖部最細的股骨頸有百分之十二點一、前臂腕部有百分之二十五已達骨質疏鬆,總計百分之四十一點二的五十歲以上女性,身體至少有一個部位已達骨質疏鬆定義。

骨鬆會讓骨骼強度變弱,最嚴重的後果就是骨折的威脅,最常見因跌倒引起,黃兆山表示,骨折不只反映出患者的骨骼健康不佳、也會讓身體其他功能變差,尤其髖部骨折患者比腕骨或脊椎骨骨折更危險,因為必須臥床,四分之一的髖骨骨折患者無法恢復正常行動力,如果兩周內無法下床活動,可能出現褥瘡、肺炎、泌尿道感染、血管栓塞、便祕、腸阻塞等併發症;此外,再骨折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六倍,因此統計顯示,髖骨骨折者一年後死亡率可達百分之十五至二十二。

身高變矮 骨鬆警訊

雙和醫院骨科醫師黃裕閔指出,產生骨鬆不會立即引起各種症狀,因此容易讓人失去警覺心,當發現身體疑似有骨鬆症狀時,多數已經與骨折有關,這些症狀包括X光檢查未能發現的顯微骨折引起的疼痛、推擠,及椎體的微小骨折導致的腰痠背痛、急性骨折造成的生活功能衰退、長期脊椎壓扁形成駝背以及脊椎或關節變形。

因此中年之後若有背痛、駝背及身高變矮的的情形,真的不能視為老化的必然過程,尤其身高變矮超過三公分之多,可能就是骨鬆的警訊。

定期做骨密度檢測

如何評估身高變矮跟骨鬆可能有關,黃兆山建議兩種方式:一是靠牆站立,看看頭殼的枕部是否無法碰觸到牆壁;二是站直立,測量髖骨的頂部跟肋骨下緣,間距是否小於兩指幅。只要符合其中之一,加上沒有外傷或椎間盤問題,很有可能是因為骨質流失,而逐步掏空胸椎與腰椎。

骨密度檢查仍是及早發現骨鬆的方法,目前最標準的工具就是雙能量X光骨密度檢查,一般會建議五十歲以上或停經後女性,應該做骨密度檢測;若本身具有家族史或使用特定藥物等危險因子,最好提前進行骨密度檢查,以利追蹤骨質流失情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