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道三號基隆七堵路段走山崩塌意外,交通部專案調查小組昨天提出初步調查報告。專案小組認為,當地砂頁岩順向坡「滲水」,是造成這次災害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是「關鍵致災因素」,而令人憂心的是,國三汐止到基隆路段,也有三處順向坡出現滲水情況,目前只能加強巡檢因應。
專案調查小組召集人、大地工程學會理事長廖洪鈞說,從災害現場可以明顯看出,滑下的坡面是砂頁岩互層,且坡面上有地下水滲出,所以滲水是致災原因之一,而造成滲水的張力裂縫,都在土裡,肉眼根本看不到,當初設計、施工時的鑽探,也不一定能鑽探到。
他說,滲水是造成邊坡滑動的重要、關鍵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原因;順向坡滲水不必然會有立即崩塌危險,重點是如何防止滲水,並且即時把滲入岩層裡的水排出去,這是高公局未來要加強的重點。
為何地表有裂縫造成水滲入?廖洪鈞說還要再進一步分析了解,他們會在二十五日汐止到七堵路段修復通車前,提出完整調查報告。
另一方面,目前國三汐止到基隆路段的七處順向坡,專案小組共勘查了五處,同時發現在2K+700、6K+935、7K+047的順向坡,和這次走山的七堵路段,出現相同的滲水情況,其中兩處位在目前仍封閉的汐止到七堵間,一處在已經開放的瑪東系統交流道以北處。
負責現場勘查的台灣省大地工程技師協會理事長陳江淮表示,已經開放通車的2K+700滲水路段長度有八十公尺,以公里數推算,這個新發現的滲水路段,和這次發生走山崩塌意外的三點一公里處,相隔只有三百多公尺。
陳江淮說,三處出現滲水的順向坡,目前都沒有立即危險,調查小組已經把滲水位置,利用GPS定位,提醒高公局加強巡檢。
交通部路政司長祁文中也表示,滲水的2K+720處雖然有滲水情形,但沒有安全疑慮,不會再封閉。
廖洪鈞強烈建議交通部,應該盡速在順向坡危險路段,裝設可以即時傳輸邊坡位置的偵測儀,裝設時間「愈快愈好」,同時建議國道巡檢外包,以補足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