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中醫師林靜芳說,很多女性都有痛經情形,但生育後的女性及中年婦女,若有痛經情形,常因盆腔炎症、腫瘤或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不可忽視。
婦女在月經來時或經期前後,會出現小腹痛、腰部痠痛,甚至外陰部、肛門附近有重墜感,甚至伴隨有噁心、嘔吐、頭昏、頭痛、腹瀉、乳房腫脹的情況,嚴重者影響工作與日常生活,這種情況就是所謂的「痛經」。
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類。林靜芳說,年輕女孩子的痛經,大都屬於原發性痛經,一般從初潮開始就痛,有的可能跟子宮的角度有關,例如子宮過度前傾,或過度後傾,或者跟經血通道過於狹窄有關。女孩成年,結婚生子後,這種情況大多會自癒。
林靜芳也說,多數的繼發性痛經往往在經前不久開始,延續到整個月經期,至月經乾淨後才慢慢消失,多見於生育後女性及中年婦女,常因盆腔炎症、腫瘤或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從發病的過程來看,繼發性痛經發病的時間比原發性痛經要長,症狀也較為複雜。
林靜芳表示,痛經治療原則,以調理沖任氣血為主。據不同的證型,靈活運用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溫經散寒、清熱除濕、調補氣血,滋腎養肝等法。
她也提供預防痛經的方法,包括熱敷下腹及腰部;月事期間避吃生冷食物:月經前少食高鹽食物:月經期間應避免穿著緊身內衣;規律作息勿熬夜勿過勞;平時有規律運動 勿累積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