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仿製明鄭時期的戎克船又稱「台灣船」,歷經十五個月的建造,昨天在台南市安平港下水,市府慎重其事,清晨請出「鄭成功神像」,由市長許添財捧著移到台灣船上坐鎮,一路遊行到安平港區。鑼鼓喧天的下水儀式,吸引大批民眾圍觀,許多人拿著攝影機、相機猛按快門留念。
明鄭時期戎克船是靠風力行駛,但在安平港內不能張帆,下水後就由漁船拖曳到港邊,準備加裝導航和動力設備。但過程中,卻不慎撞上拖曳的漁船,引起岸上圍觀的民眾一陣驚呼,所幸沒有大礙。
許添財表示,一六六一年,鄭成功駕著戎克船從台南鹿耳門登陸,奠定台南古都的地位;三百四十九年後,這艘仿製明鄭時期商戰兩用的船艦在台南市安平港下水,明年四月起,將航行到鄭成功的足跡所到之處,第一站就是他的出生地日本平戶市。
有多年造船經驗的船工壟上文說,這艘船很難建造,因為許多技術已經失傳,在台灣有建設木船經驗的工匠不多,甚至連買材料都不好買。看見戎克船順利下水後,他心情輕鬆地表示,以後跟孫子講述鄭成功的故事時,「爺爺造過他的船喔。」
戎克船由文建會全額補助八千萬元,以一比一全比例復原打造,外型來自日本平戶市松浦史料館收藏一七○六年清朝康熙年間遺留的圖形,全長二十九點五公尺,面寬七點二六公尺,重約三百公噸,排水量一百五十公噸,可搭乘十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