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在學校上一天的課已經很累了,接受知識的程度也達到了飽和點,如果繼續強迫孩子學習,不但不能獲得好的效果,反而白白浪費父母的血汗錢。
同仁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就讀的資優班裡有一位女同學,開學後幾個月來,因功課壓力太大,她的媽媽就去找老師商量,想要讓她退出資優班的學習。
在一次校外活動的行前會中,同仁恰巧與這位媽媽聊天,才知道這位女同學除了學鋼琴,還有補數學和英文,此外,媽媽還額外幫她請家教,加強她在補習班上課時不懂的習題。滿滿的課程,加上資優班的功課,讓這位女同學,每天都忙到十一點多才能上床睡覺。媽媽看孩子壓力這麼大,評估之下,認為學習的課業和才藝不應該半途而廢,才想讓孩子退出資優班,以減輕孩子的痛苦。
最後,孩子的媽媽找了資優班的老師懇談後,決定讓孩子再留一個學期,如果狀況真的沒有改善,下學期再讓孩子退出資優班。
當我聽到這件事,心中有不捨、有同情,也充滿了困惑。
同樣身為母親,如果看到自己的女兒才五年級,完全沒有升學的壓力(不需要考國中),並且正值青春期的發育年齡,最需要均衡的營養、運動與睡眠時,就得每天為了功課忙到十一點,我一定會感到同情與不捨;另一方面,我又感到非常困惑,因為資優班的資源豐富、課程活潑又多元,孩子感受到的既然是課業的壓力,為何媽媽不是選擇放棄額外的補習,而是資優班的課程呢?
近年來,許多關於大腦與學習的研究都指出,學習若經過適當的時間消化與吸收,將可以讓學習更有效率。因為人在進入睡眠時,大腦會分泌多種的重要神經傳導物質,其中有兩種單胺類的神經導物質和記憶有關,經過一夜的補充後,可以讓早晨的記憶獲得最好的成效。此外,生長激素也是在晚上分泌的,如果我們希望孩子長得高、學得好,就一定要讓他擁有充足的睡眠。
因此,當孩子在學校上一天的課已經很累了,接受知識的程度也達到了飽和點,如果繼續強迫孩子學習,不但不能獲得好的效果,反而白白浪費父母的血汗錢,實在一點都划不來。
建議父母,想要幫助孩子擁有好的學習效果,應該從建立孩子良好的習慣做起。
首先,就是養成專注的習慣,若孩子上課時能專心學習、專心聽講、專心寫功課,就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安排利用;此外,就是讓孩子練習經營自己的時間。父母可以與孩子討論,列出雙方的期待後,再讓孩子自由的分配與安排,做好時間管理。
也提醒父母,在孩子身心尚未發展成熟的階段,父母一心為孩子做好的各種安排,有時反而會造成孩子的誤解,若能經常關懷、陪伴孩子,多理解、認同孩子的想法,相信孩子會更願意敞開心胸,親子間溝通無礙,孩子的學習也就能更加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