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堂堯台北報導】台灣師大生命科學研究所昨天發表與公共電視新聞部合作成果,由杜銘章教授率領的拍攝團隊前往蘭嶼珊瑚礁海域,記錄棲息於海底峭壁三十公尺下的海蛇生活,更拍攝到「蛇蛋」蹤跡,創全球首例。杜銘章的研究也指,蘭嶼海蛇須喝淡水維生、藉淡水產卵,推翻過去國外對海蛇喝海水的認知。
有「本土蛇類野外生態研究第一人」盛名的杜銘章表示,本身研究海蛇已二十五年,近年獲得國科會補助與國外合作,開始深入研究蘭嶼原生的四種海蛇:包括皆為闊尾海蛇屬的闊帶青斑海蛇、黃唇青斑海蛇和黑唇青斑海蛇,以及數量較少的飯島氏海蛇,成果相當豐富。
海蛇屬珊瑚礁物種,擁有高位珊瑚礁的蘭嶼海域,有近萬條海蛇棲息。過去國外研究皆認海蛇可直接喝海水、再以舌下鹽腺排除鹽類吸收淡水;但杜銘章指蘭嶼海蛇不喝海水,除自尋淡水維持生命,也須上岸尋找隱蔽潮濕洞穴、在淡水中產卵育化,公視團隊也留下全球首段海蛇巢穴和蛇卵的畫面,昨晚已在公視新聞播出。
杜銘章表示,蘭嶼海蛇性情溫馴,人被咬也只會留下如蚊蟲叮咬般的傷痕。他認為蘭嶼是發展海蛇觀賞和生態旅遊的絕佳地點,呼籲政府加以詳加研究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