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全世界有三十八個已開發和經濟轉型中國家,被聯合國要求減少六種溫室氣體排放。但環保署一項最新監測資料顯示,我國這六項溫室氣體都呈上升趨勢,且部分含氟氣體上升情況高出部分同緯度國家,環保署認為與我國半導體與光電產業蓬勃發展有關。
據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通過的京都議定書,六種需要減量的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氧碳化物(HFCs)、全氟化合物(PFCs)與六氟化硫(SF6)。三十八個已開發和經濟轉型國,至二○一六年前需致力於減少這六項溫室氣體。
環保署整理所屬全台六個空氣品質監測站、中央氣象局以及鹿林山國際背景監測站的資料,發現我國二氧化碳濃度,不分高山、離島和平地,皆逐年上升。鹿林山監測站的二氧化碳濃度,每年以約一至二ppmv(百萬分之一)的幅度上升;蘭嶼監測站的二氧化碳濃度,則以每年約三ppmv幅度上升;平地的松山、大里及善化監測站,成長幅度更高。
環保署監資處簡任技正張順欽指出,我國二氧化碳濃度和緯度相近的美國夏威夷相較,雖然我海拔較高,但濃度未有明顯差異,上升還超前。
六氟化硫的監測也發現,我國與韓國的濃度,比同緯度的夏威夷及蒙古高出許多。張順欽研判,三項含氟氣體濃度之所以上升,應該和兩國境內的半導體及光電產業蓬勃發展有關。
張順欽也指出,二氧化碳濃度升高,與電廠燃燒大量石化、煤燃料及汽機車排放有關。甲烷值偏高,與衛生掩埋等生物還原作用有關。氧化亞氮值高,與農業大量使用肥料有關。
光電業者已承諾,今年含氟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會降低;半導體業也承諾,總排放總量回歸至一九九七與一九九九年平均值。但能否達成目標,環保署溫減辦公室主任蕭慧娟表示,仍需要監督與業者具體實踐;且業界投入溫室氣體減量的金額雖然不小,但溫室氣體仍逐年上升,未來業界需投入的金額恐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