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人民幣頻頻面對催「升」聲中,中國三月貿易可能出現六年來首度赤字,因而減弱外界「中國低估人民幣值以圖利出口」論的力道。不過,能減弱多少、多久,比較難說。
彭博社九日報導,該社整合二十六位經濟學家的推估,中國的貿易順差在二月勁升七十六億美元後,三月進口可能超過出口三億九千萬美元:出口上升百分之二十六點九,進口上升百分之五十五點七。中國官方預定十日公布數據。
不過,香港巴克萊資本中國經濟研究主管彭文生表示,三月的赤字是「一時現象」,中國的出口將會續振,赤字從第二季開始就會消失。也就是說,人民幣低估論仍有火藥。
《華爾街日報》九日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八日的北京之行,在中國的貨幣政策上沒有獲得突破,但華府樂觀北京已更接近放手讓人民幣升值。
《紐約時報》更報導,中國政府「正在準備日內宣布」容許人民幣微升,並且容許「一天比一天大的變化」。中國在二○○五年七月到二○○八年期間,逐漸讓人民幣升值百分之二十一。分析師認為,即使現在如果讓人民幣再度動起來,一年升值幅度不會超過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報導指出,中國政府宣布對人民幣匯率採取行動的時間還是可能延後,但中國人民銀行使人民幣「既走強,又增加彈性」的論點似乎已獲得中國領導階層接受。接近中國的消息人士預測,中國很有可能在國家主席胡錦濤十二日抵達華府前宣布政策變動。
不過,由於中國境內早就有大批熱錢在坐等人民幣升值賺取匯差,中國政府斷不可能讓這些投機者稱心如意。然而,美國國會上月剛提出要逼壓人民幣升值的法案,美國財長蓋特納不遠千里而來,也不能不給個說法。因此專家認為從必須顧及雙方顏面的角度考量,短期最有可能的人民幣匯率機制調整,應該就是擴大人民幣的交易波幅。
事實上,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最近也說:「擴大波動區間不等於升值,很有可行性,這樣可以堵住美國的嘴。」
因為表面上來看,擴大波幅並不等於升值。短期來看,既可以暫時堵住美國的嘴,緩和美國國會的壓力,同時也可以保住中方領袖「不對外國壓力低頭」的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