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亞特蘭大少女漢娜‧薩文(Hannah Salwen),四年前偶然看見街頭遊民,萌生同情心,說服父母出售豪宅,捐出一半所得,救濟非洲三十個村莊的貧民。她和父親凱文‧薩文(Kevin Salwen)年初連手出書《一半的力量》(The Power of Half),跟大家分享這段犧牲個人享受,慷慨助人的心路歷程。
二○○六年,凱文正開車和當時十四歲的女兒漢娜回家,漢娜看見左邊車窗外有一個滿面饑色的遊民,右邊車窗外卻是一部賓士車,頓時對遊民深表同情,並對爸爸說:「如果那人沒有這樣的一部好車,他至少應該有一頓飽飯。」
薩文對女兒說:「如果我們換廉價一點的車,就可以幫助別人。」沒想到這句話改變全家的生活。被薩文一家稱為「漢娜的午餐盒」的故事,就這樣展開了。
當晚漢娜對父母和十三歲的弟弟喬伊(Joe Konig Salwen)表示,她真心希望能減少一點生活享受,貢獻力量幫助窮人,即使對世界只有一點點的改變。一家四口經多次家庭會議,討論是賣掉汽車或是別的東西,最後,媽媽提議把全家人最喜歡的豪宅賣掉,捐出半數所得,用剩餘的錢換一棟樸實小住宅。
薩文曾任《華爾街日報》記者,後來創辦雜誌,他們原本住了九年的家,是一幢建於一九一二年的豪宅,占地約一百八十坪。每當漢娜帶同學回家玩,同學們都會因為看到這樣的豪宅而目瞪口呆:「你真的住在這樣的房子裡嗎?」
和所有的青少年一樣,漢娜喜歡逛街買東西,買回來的衣服把大衣櫥塞得沒有半點空隙,但她也知道有許多人沒有她幸運,所以一直在社區的食物銀行和其他社福機構當義工。
漢娜的媽媽瓊(Joan Salwen)是位教師,她坦承那豪宅是她夢寐以求的家園,考慮放棄它,是一項艱難的挑戰。不過當一家人討論到「如何幫助窮人」這嚴肅的題目時,孩子都贊成她的提議。
喬伊為這個家庭計畫製作了一段三分鐘的短片,並贏得了二○○八年「我的家‧美國夢」比賽,在短片中喬伊告訴觀眾:「我們在示範給大家看,所謂『美國夢』是可以重新詮釋的!」
薩文後來捐出賣屋所得一半│八十萬美元(約二千五百三十六萬台幣),透過「饑餓計畫」(Hunger Project)慈善組織,捐款給非洲加納貧民。薩文還帶家人前往非洲,了解捐款利用狀況。
然而,雖有不少人認同他們節衣縮食幫助窮苦人的理念,卻也引起部分非議,質疑他們有作秀之嫌,指責書中倡導的慈善捐助方法難以推廣。面對質疑,凱文坦承,他注意到家人的行為有點「嚇到」別人,不過他們並不是提倡所有人捐出擁有物品的一半,而是希望大家量力而行。「我們捐贈了房產的一半。每個人都可以捐出價值某件物品一半的錢,投入慈善。」
薩文家本來實現了典型的「美國夢」│為孩子提供優沃的生活,而且日子過得愈來愈富足,但孩子卻未必能感受到生活的真義。直到遇上一個無家可歸者,以此因緣開始學習關心周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