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十六名曾經被嘲笑、排擠的孩子,經過多年努力,如今成為警察、郵務士、縣議員、工研院研究員、藥師。憑著不服輸努力向上,讓自己成為更有價值的人,也不忘奉獻能力扶幼濟貧,寫下動人的篇章。
家扶基金會昨天推出新書《光明行》第四集,記載這十六位自立青年的奮鬥故事,感人肺腑。「光明行」從十九年前推出第一集後,迄今已總共記載九十二位家扶自立青年的成長故事。新書中,楊運德的故事最讓人動容。他小時候一家五口住在五、六坪窄小空間,又小又破,還有一條排水溝,每當颱風過境時,湍急又可怕的水聲就在他的枕邊,想起仍餘悸猶存。
在家扶中心幫助下,楊運德順利長大成人,兒時際遇反成為他助人的動力。多年來他擔任郵務士,有固定收入,還將兄弟因意外身亡的理賠金捐給家扶中心。他雖不富有,卻以母親之名成立教育基金,幫助家扶學童,不再為念書煩惱。
不久前,楊運德被醫師診斷罹患血癌,一度和太太抱頭痛哭。但他沒被擊倒,反而「用愛面對轉折」,換個心境樂觀面對病痛,還會幫忙巡房與病友加油打氣,成為護士及病友口中的「大樓管理員」。
書中的另一位主角李永康,也有坎坷童年。他說,小時家裡太窮,三兄弟輪流穿木屐、共用一桶水洗澡,還跟奶奶輪流投靠叔叔家度日。他難忘人生的第一雙皮鞋,是家扶為他安排的美國認養人,在他生日寄來兩元美金購買的,數十年過了,如今他還清楚記得當年穿新鞋的興奮。
李永康說,自立創業後贊助家扶二十三年,把自己受過的幫助和愛,傳遞給更多需要的孩子,也供貧困孩子正確人生方向,鼓勵他們要用勇敢面對重重關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