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七日完成,九日選舉委員會宣布,反對派候選人亞努科維奇得到百分之四十八點九五選票,以三個百分點之差擊敗現任總理季莫申科。包括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在內的國際觀察員,也宣稱此次選舉公正民主,希望各派政治領袖能接受人民的選擇。
親歐美的現任總統尤申科,二○○四年藉由橙色革命打敗親俄的亞努科維奇上台後,五年來不僅未改善社會經濟,反而造成社會對立、經濟惡化,並與俄羅斯對立,不僅進出口嚴重受損,通貨膨脹和高失業率更對一般民眾造成打擊。
再加上全球經濟危機的衝擊,其國內經濟總產值在去年縮減了百分之十五,國家負債累累,從一月份選前民調看來,烏克蘭民眾對橙色政權失望,即使落選的季莫申科威脅再起「顏色革命」,選民不見得會走上街頭。
西方國家目前也很滿意選舉結果,不希望烏克蘭因選舉產生動亂。歐盟需專注內部信債、失業率等經濟問題,需穩定國際現勢和與俄羅斯友善的關係,以確保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供輸;俄方也滿意「反俄」政權失利的選舉結果。
外交方面,新政府應會放緩或停止加入北約組織的腳步。橙色政權過去積極融入北約,但二○○八年北約多數成員國否決其要求,僅在二○一○年一月建議烏克蘭以非成員國身份在二○一五年間加入北約的快速反應部隊。
不論結果如何,當選者最大的挑戰是「國內經濟問題」,必須同時與東西鄰友善,在西歐和俄羅斯間尋求平衡。為了貸款和金融投資,烏克蘭需要西歐的支持;同時,其重工業、能源和原料主要來自俄羅斯,俄羅斯市場占其出口總值的五分之一,沒有俄羅斯,烏克蘭今年的經濟前景仍會黯淡。
從更廣的角度看,烏克蘭無疑須採取更務實的手段,讓西歐和俄羅斯互信,身為夾在中間的小國才有更好的生存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