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改革開放讓中國經濟由窮到富呈現跳躍式成長,類似背LV包擠地鐵、把名牌服裝當睡衣穿等怪象屢見不鮮,這些「消費奇譚」近日成為大陸媒體探討焦點。
或許是虛榮心作祟,或是人文素養趕不上經濟的快速改善,中國大城市常見肩背LV包、手提GUCCI袋、腳穿PRADA靴匆忙擠地鐵的時髦上班族,或是掏出香奈兒錢包向小販大聲討價還價的中年婦女。
張小姐在北京某家外資企業任職,月薪六千人民幣,收入中等,卻是個標準的精品名牌追求者。她願意花一半以上的薪水購買奢侈品,因為「名牌精品已經融入我的生活,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媒體分析,「不甘落人後」或許是名牌精品在中國暢銷的主因。以在銀行工作的孫小姐為例,三年來的省吃儉用讓她擁有十幾個名牌包,孫小姐說:「許多同事都背名牌包,我也不能落伍啊
!」她不認為自己是虛榮心作祟,因為奢侈品是「身分的標誌」。
「世界奢侈品協會官方二○○九—二○一○全球年度報告」指出,二○○九年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超過九十四億美元,占全球比例百分之二十七點五,僅次於日本。
所謂的「奢侈品」包括首飾、服裝、皮件、香水,但不包括私人飛機及遊艇,若涵蓋這兩項,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估計可超過百億美元,而這項數據在二○○七年僅為八十億美元。
先前同樣的報告也預測,至二○一五年,中國將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奢侈品消費國,目前看來,這項冠軍頭銜將提前獲得。
根據麥肯錫公司亞洲消費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截至二○○八年,中國富裕家庭約一百六十萬戶,未來六至七年內,這個數字以每年百分之十五點九的速度遞增,到二○一五年,總數將突破四百萬戶。
許多甫出社會的上班族也助長中國的奢侈品消費盛況。他們自詡「享受生活」、「超前消費」,這些「貧窮貴族」往往支用每月所得的百分之四十、甚至更高比例去購買奢侈品,而在其他國家,這個比例僅為百分之四。
在歐美先進國家,奢侈品的主要客層是四十至七十歲的中產階級,但在中國,消費主力為月薪五千至五萬元人民幣、年齡二十至四十歲的高學歷族群。
日前,中國官方預估,中國要到二○二○年才可實現全面小康,但若如專家所預測,中國在二○一五年、甚至更早就成為最大奢侈品消費國,那這五年「時間差」所產生的怪象,令人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