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去年「八八」風災後,南部河川、水庫淤積嚴重,缺水問題逐漸浮現,經濟部提出多項規畫。在救急方面,除了加快土石疏浚,開發高屏大湖是優先選項;長遠方面,將向行政院提「穩定南部供水特別條例」草案。
高屏大湖預定地位於高、屏兩縣交界處,計畫開挖七百公頃人工湖,三年前完成環境影響評估,地方民眾擔心破壞生態環境和地下水源,堅決反對,立法院後來也封殺這項計畫。
經濟部認為,在興建美濃水庫爭議過大的狀況下,要解決南部用水調度問題,縮小高屏大湖開發規模是首選,且只要再做環境差異分析就可以。
經濟部長施顏祥昨天表示,水利署提出的各項規畫中,以高屏大湖的可行性較高,經濟部將爭取行政院、地方支持。
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吳約西指出,高屏大湖原來準備開發五個湖區,現在規畫只開發兩個,開發的砂石暫時不出售,堆置到原本要開發的三個湖區,具體方案將於一個月內向環保署提報環境差異分析,再報行政院核定,這樣整個南部地區可以增加兩千八百萬噸蓄水空間,相當於十分之一個寶二水庫。
另外,根據經濟部提報的「穩定南部供水特別條例」草案,計畫以舉債方式編列五百億元特別預算,並在可暫時排除相關法令限制下,在六年期間辦理南部災區相關水源設施更新改善、淤積處理、自來水系統增(擴)建與備援供水設施、開發新水源等相關措施,以達穩定災區供水目標。
不過,這項特別條例需先獲行政院會通過,並通過立法院審議,才能生效,所以對於今年南台灣可能發生「缺水」問題,基本上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經濟部表示,南部是台灣地區降雨量豐枯比懸殊區域,枯水期降雨量僅占全年雨量的百分之十,雖有曾文、南化等大型水庫,但其蓄水量仍不足以調節因應用水需求,研擬特別條例草案,主要是從長遠角度解決南部缺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