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四十二歲陳姓婦女無腦部疾病,但近數月時常注意力不集中及記憶衰退,例如很快忘記剛講過的話,有時對熟悉的地點會迷路,看書學習及理解能力大打折扣,偶爾會反應遲鈍,在其他醫院接受治療時被認為是憂鬱症、身心症,卻診斷出顳葉癲癇,經給予抗癲癇藥物後,症狀都消失。
陳姓婦女症狀時好時壞,影響到工作、家庭生活及睡眠,求診時醫師認為是輕度憂鬱症併發睡眠障礙,但服藥一個月後,病症未改善。再到身心科就診,被認為是自律神經失調,服用肌肉放鬆藥物還是無效。
最後到成大醫院檢查,神經科醫師黃欽威發現,陳姓婦女腦部兩側顳葉有異常的癲癇波,確認為癲癇症併認知功能障礙,服用抗癲癇藥物數天後,病症改善,再經數月追蹤治療,恢復正常。
黃欽威說,顳葉和情緒、記憶、聽覺、知覺有關,一旦發作,可能行為怪異,有時也會像精神病發作,或者是注意力失調及認路障礙。
小孩上課不專心 可能是癲癇
另外,小孩上課不專心、經常發呆也可能是癲癇造成。郭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吳尚德表示,癲癇好發在學齡階段的兒童或青少年時期,這時期發病常以小發作為主,看起來就像是在發呆,家長如果沒有注意很可能被忽略,往往要進展到大發作,也就是肢體劇烈抽搐時才被注意到。
他說,如果在學齡階段發作,只要服藥控制後長大會自然痊癒,再發生的機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