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元月啟動數天後,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商界呼籲政府延緩實施,這些國家擬對此提出正式要求。
印尼貿易部一名官員四日向當地媒體透露,印尼可能與東協鄰國一起提出,要求延後實施與中國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FTA)部分商品關稅削減措施。
馬來西亞中華工商聯合會總會長鍾廷森則表示,除馬國商界向政府反映希望延後實施零關稅措施外,泰國和印尼商界也已紛紛發出反對東協與中國自由貿易區的聲音,要求延後實施。
鍾廷森四日向馬來西亞《南洋商報》透露,中國方面也意識到這項協議現階段可能對東協國家造成負面衝擊,也不願看到任何一方商貿利益受到傷害。
印尼國會第六委員會主席艾爾連加也指出,中國向來是印尼產品的主要競爭者之一,因為售價低廉,因此印尼政府應限制中國產品進口的港口總數,嚴格監督中國產品,並且對其產品實施國家標準(SNI)。
東協與中國自由貿易區已於今年元月一日啟動,由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汶萊六國率先和中國展開零關稅措施,雙方約有七千種產品享受零關稅待遇,達到貨物貿易自由化目標。
不過,擁有近兩億人口的印尼,由於傳統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等中國產品競爭激烈,紡織、鞋類等國內市場已被中國產品淹沒,因此,商界對此一措施的反彈也最大。印尼和中國於二○○八年的貿易額達三百一十五億美元,年增率達百分之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