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新年伊始,人民幣在歐美壓力下是否升值,再度成為中國專家討論話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年終接受專訪時表示,「人民幣不會在西方壓力下升值」。但學者稱,中國今年出口轉好,經濟向上看好,人民幣「仍有升值可能」。
在最新一期《三聯生活週刊》專訪中,中銀國際董事兼首席經濟專家曹遠征認為,人民幣一旦開始浮動,以目前的信用機制評估,人民幣每年可望升值百分之三到五。
從去年七月以來,人民幣匯率已成為一個類似「與美元掛鉤」的新制度。曹遠征指出,人民幣兌換美元現在是一個相對的價格,但兌歐元還是貶值。
他表示,無論是人民幣升值或美元貶值,現在的關鍵要看美元的走向,而美元貶值的因素將導致匯率波動,所以中國要仔細研究一下,人民幣是否要繼續與美元掛鉤。
曹遠征指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上海外匯交易市場中,仍有百分之三左右的浮動區間,因此可以合理假定,如果人民幣開始浮動的話,每年的升幅可達百分之三到五。
至於這樣的幅度是否會對中國今年出口造成負面影響,他表示,「應該有,但影響不大」。從二○○五年到二○○八年底,人民幣升值了百分之二十一點二,但對中國出口並沒造成阻礙,中國整體經濟和製造業對成本承受的能力還是相當大的。
而對許多經濟專家擔心中國升息,必然導致國際熱錢湧入中國資本市場的疑慮,曹遠征認為,即使中國不加息,還是和美國存在利差。以目前中國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百分之二點二五計算,與美國的「零利率」相比,已經產生國際上足夠的投資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