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全球暖化讓氣候改變,作物生長期也跟著大亂,今年草莓延後收成一個月、葡萄不結果、紅豆變小產量少……讓農民損失慘重。考量暖化情況難以改善,農委會各農改場積極培育抗澇耐旱的「農產尖兵」,包括稻米、青蔥、甘藍、洋桔梗……,以迎接面臨的惡劣環境。
農糧署主秘許漢卿表示,百年來全球氣候溫度升高攝氏零點七四度,台灣也上升零點八度,除了溫度上升,日照減少、下雨強度增強,已對作物生長產生威脅,因此作物育種必須因應環境變遷。
例如,桃園農改場經過二十年栽培推出的桃園四號青蔥是後起之秀,也可一解青蔥身價暴漲暴跌的情況。場長鄭隨和表示,一般青蔥夏天產量少,桃園四號青蔥一年四季可栽種,不僅蔥莖粗生長勢強,非常耐旱,秋冬每公頃可產近六萬公斤,夏天也有三萬六千公斤,比其他青蔥產量多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