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泡麵包裝上的肉大鮮嫩圖案與實際內容差距甚大,為人詬病,行政院消保會、衛生署與五大泡麵業者開會決議,未來泡麵將採分級制,肉塊只見於「調味粉包」的,一律改稱為湯麵,消保會希望最快能在明年實施新規範。
泡麵「標示不符」問題已延續十六年,但消費者對於包裝上的「圖片僅供參考」提示頗不以為然,經過產官界討論,決議「圖案係供調理參考,實際內容參見標示」的字體必須放大四倍,以便讓消費者清楚知悉外包裝圖案僅為廣告。
其次,泡麵外包裝所載明產品名稱,應與內容名實相符,例如名為「牛肉麵」,就要有牛肉塊存在,不能把調味包內跟蔥末一般大小的碎肉末稱為牛肉塊,否則應更名為牛肉「湯」麵之類名稱;其他鮮蝦麵、排骨雞麵同理適用。
消保會希望這項行政指導能在明年元旦實施,不過業者希望能預留半年緩衝時間處理庫存,確切時間將另行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