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佛光山開山四十周年,佛光山所屬寺院知性參訪之旅將在五月二十日到二十一日拉隊來到中部佛光山分別院,第一天訪台中惠中寺、草屯禪淨中心、手工藝中心及南投清德寺。第二天則前往彰化員林講堂、彰化福山寺、苗栗大明寺及竹東大覺寺,主題旅遊,令人心曠神怡。
信眾南來北往樞紐
彰化福山寺於民國六十四年破土動工,七十四年大雄寶殿及辦公大樓相繼落成,目前福山寺的規模有大雄寶殿、放生池、寮房、教室、朝山會館、辦公大樓、念佛堂、講堂等。
在福山寺所有的建築當中最先完成的是朝山會館,那是因為當時南北高速公路尚未開通,從宜蘭、台北到高雄,只有縱貫公路可銜接,交通殊為不便。星雲大師有鑑於此,遂在福山寺現址動工興建朝山會館,並派心平和尚負責,讓南北往來的信眾中途有個休息之所。
彰化福山寺佔地兩甲,座落在半山腰上,背倚八卦山,前臨大肚溪,與成功嶺遙遙相望。由於地位特殊,它肩負了文化、教育和弘法三大佛教事業於一身,其中以「佛學大辭典」、「佛教史年表」,及「大藏經」的重新標注出版最膾炙人口。
民國六十八年,中國佛教研究院研究部自台北遷移至此,一年後再遷至佛光山。七十年編藏處正式遷來,慈怡法師繼慈嘉法師後接掌住持,隨即開始主持大藏經及佛學大辭典的編輯工作。
莊嚴中隱含人文氣息
清德寺的前身是清德堂,原建於民國二十九年,到了五十二年,由心義尼師接掌,目前座落於華巖山上山門迂迴,風光清明,信徒十分喜愛當地的清幽。清德寺的中心靈魂人物心義尼師是彰化人士,十八歲時於斗六湖山岩寺出家,後並至台北中和圓通寺修學,五十二年來到南投。
台中惠中寺外形為巴洛克式建築,是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代表性建築風格,莊嚴中隱含著濃厚的藝術人文氣息;此棟建築原作為餐廳用途,大門入口兩側卻豎立了兩隻象徵佛教「大行」和「理德」的「披戴瓔珞的大象」。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在台弘法數十年,經常日夜奔波於全台各地,有感於台中是南北往來的交通樞紐,且信徒求法心切,故於民國八十一年成立佛光山東海道場,作為佛光山在台中地區主要的弘法據點。
為進一步加強弘揚文教,八十五年設立台中光明學苑。十多年來經過歷任住持戮力弘法,台中信眾人數激增,道場總是熱熱鬧鬧的。
春來五月,不妨親近道場,讓心靈做一番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