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檔案
姓名:陳美
英文名:Vannesa-Mae
生日: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七日
出生地:新加坡
國籍:中泰混血
被讚譽為繼莫札特、孟德爾頌之後真正的音樂天才兒童,以狂野奔放、顛覆傳統的音樂征服了全世界的小提琴家酖酖陳美,靠著專輯和音樂會收益,上周首次進榜就衝上英國「三十歲以下最有錢的年輕藝人」冠軍,身價高達三千二百萬英鎊,約台幣十八億五千萬元。
對古典樂壇來說,一個稚齡的東方女孩竟然能以無比的自信與音樂的說服力,將小提琴音樂與當今流行歌曲脈動結合得如此扣人心弦,實在是一件令全球華人同感驕傲的一件事。她為樂壇投下的巨大衝擊,絕不下於當年帕格尼尼「魔鬼的顫音」的演奏。
音樂神童的成長軌跡
陳美天生屬於舞台,古典、流行與爵士相揉合的獨特曲風、前衛而豐富的音樂風格加上她具爆發性的個人魅力,儼然是小提琴的時尚代言人。舞台上一聲劃破寂靜,琴與弦正合作著一齣不尋常的魔術,火辣的音色包裹著深厚的古典技巧,將音符幻化為輕瀉而出的魔力,它傳達著某一種美、力量與神祕的特性,它挑動你的感情,引發出潛意識中最深沈的圖像及相對的共鳴。
天鵝絨般的小提琴音呈現於電吉他的狂飆快感,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元素,狂野中的醇厚、平穩中的激烈不斷交錯出現,炫麗華彩的節拍在空氣中瀰漫鼓動著酘酘。
打從五歲開始學習小提琴以來,她的光芒就未曾間斷過。在長達十六年的演奏生涯中,專輯總銷售量累計超過八百萬張,在國際間共獲得四十張以上的白金唱片認證,而她的電視特輯更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播出,並於超過五十個國家舉辦演奏會,這一連串魔術數字的締造者,今年卻只有二十五歲。
她的全名是Vanessa-Mae Vanakorn Nicholson,由於全名太長,因此簡稱Vanessa-Mae,在華人世界,就叫陳美,她的母親是律師,也是鋼琴家,對陳美的音樂起步影響相當大。三歲時她第一次上鋼琴課,五歲開始上小提琴課,八歲那年,到北京中央音樂院接受小提琴名師林耀濟教授的指導,十歲時就與愛樂管弦樂團進行第一次音樂會演出,十六歲已經錄過貝多芬、柴可夫斯基、卡巴烈夫斯基與莫札特等小提琴協奏曲,而「The Violin Player」這張唱片專輯中,與古典音樂有關係的雖僅有第一首曲子改編自巴哈的「D小調觸技與賦格」,但也因此正式象徵著陳美跨足古典與流行樂壇的第一大步。
二十歲生日那一天發行的新專輯「Storm」,放下傳統古典與熱門的電小提琴,拿起麥克風翻唱黛安娜羅絲的走紅名曲,正式跨進了歌手的領域。這位喜歡嘗試各種演出,融合各種音樂的「美少女」,九五年光是唱片銷售接近八十四萬英鎊(約台幣四千七百二十萬八千元)的收入,讓她名列英國高收入名女人榜冠軍,其他進入十大的音樂人包括瑪丹娜和蓋瑞奇夫婦、「滾石」合唱團主唱米克傑格、艾爾頓強和史汀等人,都是響叮噹的大人物,身價都用數億英鎊計。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吧,她在「The Violin Player」唱片中用的樂器並不是她原來那把Guadagnini琴,而是電小提琴,站在海中拉小提琴是宣傳海報的創意。「她長得比唱片封套上的照片要漂亮得多了,古典音樂圈中好像還沒有那麼漂亮的演奏家。而我第一個直覺是:EMI唱片公司應該安排她上個休閒雜誌的封面。」一位樂評家已經將十四歲的她當作大人看待了。
古典流行她都愛
古典音樂的小提琴家,怎麼會有這樣一百八十度的轉彎?「就音樂的觀點來說,這並不奇怪,因為我從小就喜歡音樂,只要能夠抓住音樂的感覺就是享受,因此我並不在意演奏的是古典音樂或是流行音樂。」她說,十四歲就已經與EMI唱片公司簽約,唱片公司就市場的需要以及她的長處來為她設計,她相信是對她有益的。她始終強調,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對她而言並沒有差別,她喜歡的就是抓住音樂的那種感覺。何況,她所生長的時代背景就是充滿流行音樂與爵士樂的時代,因此錄製這張流行音樂並不足為奇。
由於父親與母親都是律師,從小父母就很尊重她,讓她自己發揮,一路下來,錄柴可夫斯基與貝多芬,父母也都沒有干涉,因為他們相信她的選擇是對的。有人問她,柴可夫斯基與貝多芬、莫札特的小提琴協奏曲是截然不同的東西,她那麼小的年紀是如何做到的呢?「唱片迷買唱片回去時並不會在意這個演奏者才幾歲,他們在意的是演奏者對樂曲的詮釋。」她說每位作曲家的作品都有其基本風格,而演奏者不論年齡多寡,要詮釋的就是樂曲的精神。所以,她要表現的就是這些樂曲的不同風格,這與年齡沒有很大的關係。
每天不間斷的練習
陳美也瞭解,自己在舞台上所綻放出來的熱力,已經不單純是鼓動群眾的魔笛,也不只是炫麗華彩的節拍,而是古典與流行的結合、東方與西方的魅力相吸。能夠適應流行音樂的推廣方式嗎?「錄製流行音樂並不一定會比較容易出名,如果演奏家無法表現出她自己的特質,無論是演奏古典音樂或流行音樂都一樣。」她把古典音樂的宣傳愈來愈流行音樂化了:錄了這張流行音樂後,聽眾會不會就把她定位在流行音樂藝人?她認為不會:「如果在音樂廳演奏古典音樂,那些聽眾就是喜歡古典音樂的人。」她再次強調,樂器與演奏的音樂都是形式而已,不同的音樂要表現出不同的風格讓人喜歡才是重要的。
雖說是天才,沒有苦練也沒有如今的成就,「我每天不間斷的練習,不論是手指音階的練習,或是手臂肌肉(右手拉弓的手)的練習都很重要。在練習時,還要用心去體會。」她說用心體會練一個鐘頭比不用大腦一天練八個鐘頭還要有效。自己在北京唸音樂院時就遇到許多不同學派的老師,她在那裡受了不同方式的訓練,學到了許多的演奏風格,對於日後不同音樂的詮釋有很大的幫助。
洋溢青春氣息的Violin Player
陳美過去一年,她掌管自己的音樂事業、成立自己的公司Fretless、第一次參與電視長篇影集「Arabian Nights」演出、到土耳其拍戲等等,都是她想要試探自己在小提琴外的世界有什麼能耐。她在舞台上所綻放出來的熱力,已經不單純是鼓動群眾的魔笛,也不只是炫麗華彩的節拍,而是古典與流行的結合、東方與西方的魅力相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