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人先放逸,但後不放逸,照耀此世,如月出雲翳。」
———《法句經》
佛陀在涅槃前教導眾弟子:即使導師已離開,只要將其生前教誨,當作尚健在的老師般侍奉,不懈怠地實踐奉行,那就和導師尚在人世一般無異。懈怠,在漢譯經典中作放逸,意思為眾生不思改正自身的愚昧之業,染上惰性而虛度光陰。因此,佛陀殷切地囑咐眾弟子,要從惰性中跳脫出來,時時刻刻朝向真理邁進。
「不懈怠」其實就是勿造放逸行。不肯朝向真理邁進的惰性,正成為各種愚痴與煩惱妄想萌芽的溫床。生活在此世上的人們皆會染上貪、瞋、痴三毒,只是人們都不思努力如何擺脫此三毒,而沉溺於惰性,過著混濁人生。就連出家的修行人,也會染上惰性而虛度光陰、愚昧度日,因此佛陀才要如此費勁地一再提醒我們。
很多佛弟子好不容易才接觸佛法,但還是被世俗的欲望牽絆,無法領悟解脫的真理。對這些人,佛陀懇切地叮嚀囑咐:要擺脫這一切,像月光般照亮世間。
相傳佛陀在世時,沙姆迦尼尊者和離瓦塔尊者,以迥異的行動來當作各自的修行方法。沙姆迦尼尊者為了報答供養的施主的恩惠,對只是坐著接受供養一事過意不去,於是便努力打掃道場,盡可能幫助別人。離瓦塔尊者則與此相反,他總是安靜地修習禪定,為了證得涅槃而精進用功。沙姆迦尼尊者對於離瓦塔尊者的做法不以為然,於是便要求離瓦塔尊者也跟他一起打掃、助人。
然而,離瓦塔尊者卻倒過來規勸沙姆迦尼尊者,說他未能專注於真正的修行,為了外在的事務而浪費太多時閒。據說沙姆迦尼尊者聽後深刻反省自己一天的行為,然後像離瓦塔尊者那樣投入到尋找真正自我的修行中。
看到上述情形的佛陀即宣說了以上偈頌:懈怠於尋找真我修行的人,如果在某一瞬間收攝心神、不再放逸,那就能成為像穿透雲層的月光般照耀世間的修行人。透過以上故事,我們不妨思考要如何追求精神上的真理,並身體力行活出奉獻服務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