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與趙樸老

滿耕(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 |2006.04.29
848觀看次
字級

一道阻隔兩岸的海峽,牽繫著兩顆復興中國佛教巨匠的心,他們是台灣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和大陸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兩人雖然一緇一素,卻都是中國佛教界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們有著共同的信念和理想,畢生護法護教不遺餘力;他們傾注生命的熱誠,全心全意致力於佛教事業的發展,尤其是在倡導人間佛教、培育佛教人才的共同目標上形成了高度的思想交融與人格景仰,兩人惺惺相惜、肝膽相照的深情厚誼也在兩岸佛教史上譜寫出一段感人至深的佳話。

千載一時 一時千載

一九八六年,星雲大師應邀參加泰王六十歲大壽慶典,當時代表大陸的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長老暨其夫人也是在座嘉賓,礙於兩岸情勢,他們無法交談。可是就在典禮開始不久,趙夫人突然咳嗽不止,坐在後面的慈惠法師拿出一顆止咳糖遞給她。趙樸老當晚回贈大作以示感謝,並與星雲大師暢談甚歡,雖然兩人相差二十歲,卻因雙方欣知彼此在許多思想觀念上都很有共識,曼谷一敘,兩人相見如故,頓成莫逆。

後來星雲大師聽說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先前的兩次大會因兩岸名稱問題,一度陷於尷尬的局面,以致隔年下一屆大會的主辦權成為燙手山芋,這時星雲大師主動爭取由美國西來寺來承辦第十六屆大會,星雲大師為兩岸的佛教會名稱設想雖然周到,但依舊曲折重重,多次協商瀕於破裂。多虧在星雲大師一次又一次鍥而不捨地居間調和下,終於化解僵局,使得海峽兩岸的團體首次坐在同一個會議廳裡開會,這次的會議被稱為「星雲模式」。由於大會的成功與突破,拉近了兩岸佛教界的距離,趙樸老遂誠邀星雲大師前往大陸進行訪問。

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七日,星雲大師率領正團七十二人,副團五百人組成的「國際佛教促進會中國大陸弘法探親團」,踏上了闊別整整四十年的祖國鄉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與外交部長姬鵬飛親自到機場歡迎,趙樸老在北京機場見到星雲大師的第一句話就是:「千載一時,一時千載!」短短八字,卻意義深遠。

這次見面,對於兩岸佛教來說是繼往,也是開來。在公宴的致詞中,趙樸老以「萬里香花結勝因」來表達心中熱誠的歡迎之意,他又肯定星雲大師一行的到來,是兩岸佛教相互瞭解、互相合作的良好開端,無論在佛法上,在世間法上都能結出殊勝之果。由於是台灣佛教界第一次公開在大陸的弘法活動,星雲大師受到了大陸官方最高規格的禮遇,在人民大會堂他與國家主席楊尚昆和政協主席李先念進行了會晤,並首開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演講之例,舉行了三次弘法演講、三次宗教座談會,另應邀主持佛像開光、皈依典禮,和多次即席開示說法等弘法活動。

相知相交 惺惺相惜

趙樸老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全國委員全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此外,他又是著名的社會運動家,同時他也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作家、詩人和書法家。樸老自蘇州東吳大學畢業後,自一九二八年起就在上海從事佛教和民族進步事業。一九五四年上海市佛教協會成立,樸老任第一任會長。中國佛教協會成立的五十年裡,樸老埋首在佛協工作了四十七年。從一九二七年在上海「覺園」佛教淨業社擔任文牘員、秘書、文書等職務算起,樸老為中國佛教服務了整整七十多個年頭,可以說,樸老將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佛教。

因此,當趙樸老遇到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長星雲大師的時候,他顯得特別高興,尤其是得悉大師倡導和推動人間佛教與自己一直努力的目標不謀而合時,樸老感到相當激動,從國際佛光會在世界五大洲成立了百餘個協會裡,樸老深深感受到星雲大師宏大的理想與抱負,從星雲大師身上,樸老似乎又看到了中國佛教一片美好光明的前景,這時,樸老將「富有恆沙界,貴為人天師」的對聯贈送大師,高度讚賞竭力將「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星雲大師是世界上最富貴的人。

趙樸老與星雲大師成為知己後,彼此更是惺惺相惜,樸老曾對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田青說,他一生最敬重星雲大師有二個原因:一是大師是孝子;二是沒有人像大師一樣,能把佛教的事業遍及全世界五大洲。
 
一九九三年,星雲大師返鄉探望九十三歲的老母親,樸老剛從東北巡視當地佛教回北京,便風塵僕僕,不辭勞苦奔波,以八十六歲的高齡遠自北京趕赴南京探望大師,甫一見面,樸老就直拉著大師的手,稱羨大師高堂健在,仍可會面奉養,實在是大福報,接著又引了一對他作的聯子來恭賀大師「慈光照三界,大孝報四恩」。樸老伉儷的盛情厚意使大師感動不已。

每次見面,兩人總是暢所欲言,可謂天南地北,無所不談。樸老告訴大師,身體上除了耳朵重聽之外,其他都健康安好。大師安慰樸老說,世間事有時候聽不到也很好,一些不好聽的、一些雜音,就不會來煩心了。樸老說他也是如此想,並告訴大師,日本高僧大西良慶一百零八歲時,耳朵聾了,可是當他步行在山谷間,卻又聽得見群鳥鳴叫的聲音。跟大師談話,樸老總覺得特別愉快,他說︰「大師說的都好聽。」看著兩人歡敘暢談,趙夫人打趣說:「他哪裡聽不到?要聽的,句句都聽得到;不要聽的,就說聽不到。」在夫人的面前,樸老不得不承認:「我的耳朵只用來聽要聽的話,凡是不要聽的話,我都聽不到。」

由於星雲大師與被日本尊為文化之父的鑑真大師同為揚州人,樸老引用詩句「揚州明月照英才」來讚美揚州的人才輩出。面對大師這位知己,樸老向大師談到他多次到訪西安大雁塔的痛心遭遇,那裡不但沒有好好宣揚玄奘大師的事蹟和精神,反而採用遭改寫而俗化了的《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之類的模特兒,供人拍照,樸老向負責的園林局反應,結果仍然是不了了之,對於我國第一位最傑出的留學僧玄奘大師沒有受到後人的尊重,此事令他慨嘆不已。

尤其讓樸老唏噓的是,鑑真大師也慢慢被中國社會所遺忘。一千二百五十年前,由於鑑真大師把中國的建築、農業、醫學、文學等文化帶到日本,被稱為日本的「文化之父」,這是一件不爭的歷史,但日本卻一直強調,他們是透過遣唐使,大量吸收中國文化之後,又向歐美學習經濟、政治、科學、文學等。明治維新以來,我國要研究佛學,身為「源祖」的中國,倒過來還得向後輩的日本學習,作為一個中國人豈不汗顏慚愧!

樸老學識廣博,詩詞書法皆臻上乘。尤其是樸老作詩的風格一如他的言語,簡潔明快,直抒胸臆。不做作,不艱澀,詞中感情豐富,讀起來朗朗上口,一如清溪般明亮清澈,樸實自然。為了紀念南京第二次的見面,樸老親自揮毫,題了兩首詩:

大孝終身慕父母,
深悲歷劫利群生;
西來祖意云何是?
無盡天涯赤子心。
一時千載莫非緣,
法炬同擎照海天,
自勉與公堅此願,
莊嚴國土萬年安。

星雲大師來金陵省母,余藉緣南下與師相見,共敘昔年「千載一時,一時千載」之悟,相視而笑。得詩二首,奉乞印可。
癸酉年 趙樸初

值得注意的是,樸老透過「自勉與公堅此願,莊嚴國土萬年安」的詩句,堅決表達了要與星雲大師攜手互勉,以教為命,竭盡所能護持佛法的信念和決心。

一九九四年四月二日樸老再次以八十七歲的高齡,專程在大師抵達南京的數天前,從北京搭乘十八小時的火車到上海,再換乘五個小時的火車趕到南京等候大師的到來,當兩人互相行禮並緊緊握手的時候,星雲大師深深地體會到了眼前這位老人的慈心和熱忱。是日傍晚,星雲大師作東在雨花精舍宴請樸老伉儷,座中還有雪煩、圓湛、明暘、安上法師等人。席間,樸老興致很高,除了對素菜讚不絕口之外,更喜愛大師從台灣帶去的豆腐乳。四月五日,樸老邀請星雲大師至西康賓館作半日談話,樸老將一幅剛寫好的墨寶慎重地交給大師:

四月二日
 
星雲大師招宴於雨花精舍
香積飯,風味勝龍華。妙供喜承慈母笑,孝行今見法王家,眷屬是蓮花。
談般若,持誦襲唐音。不減不增諸法相,有聲有色大心人,善護未來因。
 
該詩詞主要是樸老向大師表達了雨花精舍晚宴的讚歎和謝意,上海龍華寺的素齋在國內極富盛名,可是樸老卻認為大師所宴請的素齋比龍華寺的還要出色。樸老向來舌燦蓮花,予人歡喜,最後一句的「善護未來因」,卻似有所指,似有所託。但是他們兩人的知心共鳴,未能親聆的人,自然不得而知。(上)
──節錄自《普門學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