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語法句經】{39}剃髮沙門的舉動

文/本覺法師 圖/李鎬信 |2009.10.15
1152觀看次
字級





「莫從卑劣法,莫住於放逸。莫隨於邪見,莫增長世俗。」———《法句經》



「削髮染衣」是出家人外形上的特徵。據世尊的傳記記載,世尊出家前曾於東南西北四門遇見老人、病人、死屍及削髮出家的沙門。《過去現在因果經》記載佛陀出家時發願的情形:「爾時,太子便以利劍自剃鬚髮,即發願言:『今落鬚髮,願與一切,斷除煩惱及以習障。』」《華嚴經.淨行品》也提及剃髮的同時亦發願去除煩惱。《毗尼母經》或《大智度論》裡認為剃髮是為了去除傲慢心,《那先比丘經》則指出打扮頭髮有礙修行,故應剃髮。由此可見,剃髮雖非世尊首創,但在佛教裡經過制度化,為沙門的一種特徵。

據《四分律.雜犍度》所載,由於弟子皆十分恭敬世尊,因此沒人敢為佛陀剃髮。此時,剛好有一童子名優婆離,奉父母之命為佛陀剃頭而證得四禪。阿難尊者用一個新的容器將佛陀的頭髮盛好,然後在佛陀的指示下,於佛陀生前建起了一座髮塔。《摩訶僧祇律》記載,佛陀每四個月剃髮一次,而那時在家弟子都會帶上各種糕點飲食前來供養。

《四分律行事鈔‧沙彌別行篇》中記載沙彌受戒時剃髮、穿袈裟的程序:「與剃髮時,當頂留五三周羅髮,來至和尚前互跪。和尚問云 :『今為汝去頂髮,可不?』答言:『爾。』便為除之。除已,和尚授與袈裟,便頂戴受。」

綜合以上經典或律藏所述,可知沙門剃髮,意在滅除煩惱與傲慢心,以根除修行之障礙。削髮,是一名修行人斷除一切傲慢與煩惱習氣的崇高光明之象徵。削髮剃頭,其中正蘊含著這種特別而又艱辛之意義。從佛陀在世時開始,沙門削髮之外貌就意味著不與世俗妥協、淒切地走上屬於自己的道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