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去年年底發生的不幸天災事件,今年年初的國際情勢較有些令人振奮的消息出現:非洲蘇丹交戰長達二十一年的政府軍與南部反抗軍簽署和平協定,讓百萬難民可以稍稍平復不安的心靈;巴勒斯坦的選舉中,反對暴力的民族權力機構代表候選人阿巴斯贏得大選,讓中東地區的緊張情勢趨緩。這樣的發展,都讓當事國的人民多了些許安寧心情,期盼明日可以回歸到平靜的生活。
發生在蘇丹的長年內戰,肇因於一九八三年信仰基督教與多神教的南方,向北方的穆斯林提出自治的要求。原先僅僅是宗教信仰不同所產生的諸多習慣差異,讓南方人民希望有較大的生活空間,未料政府軍卻因此以軍事力量大肆鎮壓「反叛」團體。
對於這樣的不幸,聯合國幾次協調未果,反而造成更多難民出走鄰國。尤其是戰事最為慘烈的達佛地區,不僅七萬貧民死亡,更讓超過一百五十萬人流離失所,很多非洲裔黑人都成了親政府的阿拉伯民兵組織攻擊的目標,甚至還傳出蓄意屠殺全村的「種族滅絕」暴行。
幾經國際協調的蘇丹交戰雙方,在彼此信任度不足的情況下,屢有談判破裂的紀錄。所幸的是,在去年年底停火期限到達前幾小時,雙方終於棄守成見達成協議,並且將在本月繼續簽署一項「全面和平協定」。蘇丹人民驚惶的心情,終於有了安歇的時刻。
在巴勒斯坦舉行的大選中,阿巴斯以超過百分之六十二的高得票率當選,這意味巴人在阿拉法特過世後,正認真考慮未來與以色列和平共處的可能性。即將出任自治政府主席的阿巴斯,曾呼籲巴勒斯坦激進組織結束對以色列的武裝鬥爭,他也表明想要和以色列總理夏隆儘快舉行會晤。
阿巴斯獲得勝利之後,美國總統布希立即表示,希望早日與巴勒斯坦新領導階層合作,共同推動中東和平進程。不過,布希也坦承這條通往和平的道路仍然困難重重。
兩件和平國際事件的契機,顯現著共同的特徵:不論是聯合國參與蘇丹停戰談判,或是對以巴衝突提出建言,外界提供的任何努力,終歸都比不上當事者願意做改變的力量。自助而後人助,國際間的事務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