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大閱兵 中國展現實力

 |2009.10.02
1223觀看次
字級

減少總體規模 增加高技術和特種兵力 軍事裝備全自主生產 亞洲最強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慶祝建政六十周年,昨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閱兵,向世界展示最「硬」實力,新型武器之外,也揭示軍方人力素質的「軟」實力。(圖/路透)

上午十時整,五十六門禮炮交替鳴放六十響,寓意五十六個民族同慶。當第一響禮炮鳴響,二百名國旗護衛隊隊員從人民英雄紀念碑北側平台出發。禮炮聲中,國旗護衛隊通過孫中山像後,正步行進一百六十九步,寓意從一八四○年至今,中華民族走過一百六十九年不平凡的歷程,儀式約進行兩個小時。

軍力質能提升

中新社報導,與十年前閱兵相比,今年大閱兵增加海軍、空軍、二炮等兵種方隊,減少參閱兵力總體規模,增加高技術和特種兵方隊。

報導說,這次受閱裝備全由中國自主研製和生產,九成是首次亮相,反映中國技術創新的最新成果。其中核導彈、預警機、新型坦克、巡航飛彈等引起外界關注,尤其是二砲部隊的戰略、戰術導彈,各界特別感興趣。

空中方面,共一百五十架飛機參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空中閱兵與六十年前相同,空中梯隊所有作戰飛機皆掛彈受閱,多型空對空、空對地導彈首次公開亮相。六十年前中國開國大典上,空中梯隊部分飛機掛彈受閱,是為隨時準備執行作戰任務,攔截企圖前來破壞的敵機。

許多第1次

中共現任總書記胡錦濤畫像第一次出現在天安門廣場,與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三位前領導人的畫像同時出現在遊行隊伍中。

陸海空三軍女兵首次「會師」,並創下世界近代閱兵史徒步方隊人數之最—總人數達三百七十八人。

第二炮兵首次現身徒步方隊,參閱的第二炮兵學員方隊由「八○後」、「九○後」的新生代組成,全具專科以上學歷,當中有二十三名碩士。國慶閱兵總指揮表示,這體現中國軍隊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的理念。

武警首次帶裝受閱,方隊由武警北京總隊特戰大隊編成,胡錦濤命名為「雪豹突擊隊」,是中國反恐、維穩的突擊力量,在奧運安保等重大行動中都曾出現他們的身影。

後勤裝備首次亮相天安門。野戰主食車能在一小時內完成八百人份的主副食加工;新型手術車安裝遠程衛星系統,可進行遠程專家視頻會診。通信兵、機動雷達等方陣也首次參閱。

外國人首次參加中國國慶遊行,「同一個世界」方陣中的一百多名外國人有留學生、外企代表,年齡最大的逾七旬,最小的不過六歲。

首次使用新能源汽車,凸顯慶典的「綠色」特徵。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等新能源車輛的運用,成為本次彩車遊行最大亮點之一。

軍事裝備亞洲最強

香港所有電視台昨天直播北京的閱兵儀式,並各自聘請軍事和政治分析家研判中國的軍事和政治實力。中國兵器專家李煒分析,當前只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能夠生產全系列武器,目前中國的軍備應是亞洲最強。

李煒也指出,西方國家看中國閱兵心態上有三次轉變:早年由於中國武器落後,西方國家基本上抱持嘲笑態度;後來中國武器大幅改進,西方國家開始感到威脅,現在則開始思考中國軍事力量對國際維和作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