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珩綜合外電報導】中國河北省天津博物館珍藏的敦煌寫經、國家一級保護文物《妙法蓮花經》等二十件古籍文物,近日獲選文化部首批及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榮登榜首。
據報導,天津博物館的敦煌文獻在數量、品質上都居於全國前列,其中敦煌文獻,除了大量佛經外,還有文書、民族文字和道教經卷,對研究佛學、古敦煌歷史文化、中國書法藝術有極高的價值。
天博珍藏的三百五十卷敦煌遺書中,首題或尾題完整有四十餘種、二百多卷,其內容幾乎涵蓋大乘佛教所有重要經典。這些文物精品,包括紙本《妙法蓮花經》,寬二十八公分,長七百七十公分,用二十八張紙連接而成,全篇用楷書字體,有烏絲欄,書體工整勁秀,是唐朝咸亨三年所寫。
佛經的抄寫,淵源甚早。從漢魏兩晉、南北朝到隋唐期間,是中國圖書發展史上雕版印刷尚未普及的「寫本時期」,其間佛經的流傳最主要是以抄寫傳播。
清光緒二十六年(西元一九○○年),敦煌莫高窟藏經洞被發現,使埋藏千年的珍貴文物得以重見天日。各種六朝隋唐五代的寫本多達六萬件,其中百分之九十是佛教經卷,從西元四至十一世紀初,填補了這一時期寫經史料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