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道特性是不使用武器,有效利用身體各部分,進行徒手格鬥的武術,以擊、打、踢三種基本技術為本,構成空手道的各種攻防動作。
近代的空手道,約七十五年前從沖繩(琉球)傳入日本東京,最早則可追溯到五百多年前的琉球。
琉球武寧王於一四○五年,接受中國冊封成為中國屬國,隨著琉球和中國之間的往來,中國的拳術也傳入琉球。琉球當地原有一種武術叫「手拳」,在中國武術傳入後,琉球人融合原有的手拳而稱為「唐手」,唐手的「唐」指的是中國代表性的盛世「唐代」。
後來琉球的尚巴志王統治琉球後,為防止叛亂,實施禁武政策,嚴禁民間私藏武器,其後,日本薩摩藩島津家征服琉球,也同樣的實施禁武政策,使得琉球當地的居民,只有轉向學習拳法,使拳法相當盛行。
一九○二年起,琉球正式將唐手列入學校體育教學課程,因此唐手迅速且普遍地發展起來。一九二二年船越義珍先生等人,將唐手傳入日本本土。後來日本相關人士認為唐手的名稱中國化,改稱為「空手道」,從此空手道在日本武術界占一席之地。
一九四○年空手道在日本為黃金時代,同時培養出不少幹部,各流派也組織化,如:松濤流、和道流、剛柔流、糸東流等,二次大戰後流傳至歐、美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