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龢綜合外電報導】俄國總統麥德維夫近日建議,在一些地區學校開設宗教文化基礎課、宗教歷史和世俗倫理課。
麥德維夫在一項有關各地學校開設宗教文化和世俗倫理課,以及為軍隊配備神職人員問題的會議上表示,這項實驗是可行的,目前考慮在十八個地區試辦開設這些課程,之後再視成效擴展。
麥德維夫強調,學生和家長應自己選擇課程,如東正教文化或伊斯蘭、印度教和佛教文化;對於希望學習俄羅斯宗教生活的學生,有關單位應制定統一的大型宗教傳統歷史課程;至於沒有具體宗教信仰學生,應學習世俗倫理基礎知識。
俄羅斯是多民族國家,宗教信仰自由,有世界四大宗教:基督教(近百分之八十人口是東正教徒)、伊斯蘭教、猶太教和佛教,此外,還保留著各種民間風俗和信仰。
蘇聯解體後,俄國興起一股宗教熱,莫斯科率先重建教堂,書店也出售大批宗教書籍,並在弗拉基米爾、卡盧加和加里寧格勒三個地區,開設東正教文化基礎課,讓學生自由選修。
佛教在十七世紀傳入俄國,一七四一年俄國伊莉莎白女皇下詔,敕封可汗喇嘛為佛教最高行政首長,促進了佛教發展,十九世紀以後,在沙皇的鼓勵下,興起佛教研究及經典翻譯,一九一二年,聖彼得堡建立卡拉加哈寺,每年定期舉辦法會與結夏安居,是第一座在歐洲國家首都舉行佛教儀禮的寺院。八十年前,史達林當政,大肆毀佛,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政府准許興建佛寺,佛教學者開始到蘇聯授課,再度推動了佛教學術研究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