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引證《地持經》說明初心菩薩修學十力。
《地持經》云:菩薩善知如來藏(眾生本具的佛性),以聽聞佛法、思維佛法作修行的前導,修自性禪(由觀心之自性所得之禪),能入一切禪。一切禪,指能自行化他,具足一切功德之禪定;分為世間、出世間二種,此二種又隨其所應,各有三種,即:
(一)現法樂住禪:謂菩薩之禪定遠離一切妄想,身心止息;稱歡喜地。
(二)出生三昧功德禪:謂菩薩之禪定出生種種不可思議無量無邊之十力種性所攝之三昧,而入於一切無礙慧、無諍願智之勝妙功德。
(三)利益眾生禪:即菩薩饒益有情所作之布施、滅除眾苦、如法攝眾、知恩報恩、歡喜讚歎、無怨憎之念,或以神力令眾生歡喜等功德。
菩薩十住位,名聞慧;十行位,名思慧。此聞、思在前行,以修自性入一切禪,能具足以上所說的三法,豈非初心菩薩有修、有證呢?
如上所說,各種修道內容、六度及佛之十力,皆宛轉相攝。或修道品時、或修六度時,即是修佛之十力;若能調伏諸根,滿足六度波羅蜜,即是滿足十力,住佛威儀無異也。
以下,說明六度攝四無所畏。如何於修六度道品中,能含攝四無所畏呢?
一、一切智無畏者:世尊於大眾中師子吼,我為一切正智之人,無些微恐怖心也。即是了知四種苦諦,為他人廣為分別,說明眾生煩惱過患,決定師子吼,無些微怖畏相,並善知善說一切法及非法。
二、障道無畏者:世尊於大眾中師子吼,我斷盡一切煩惱,無些微怖心也。即佛了知四種(註)集諦諸煩惱相,及障礙四種修道、寂滅等諸法,決定師子吼,無些微怖畏相。
三、盡苦道無畏者:佛能了知四種道諦中,能行是道,得滅盡諸苦,出離世間,決定師子吼,無些微怖畏相。
四、無漏無畏者:佛於四種滅諦,各有所證,各有所滅,決定師子吼,無些微怖畏相。
以上所說的六道品、四無畏,宛轉相攝的情形。若修各種道品及六度,即是修四無所畏,住佛威儀也。(待續)
註:四種四諦:即天台宗藏、通、別、圓四教行人,所修的生滅、無生、無量、無作四諦,佛能善知、善行、善說、善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