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最長日全食 中國天文發燒友 相約雨中聽日食
【本報綜合報導】本世紀歷時最長的日全食今天在亞洲人口最稠密的長江流域與日本鹿兒島海域一帶,上演長達六分三十八秒的偷天換日,「你看了嗎?」可能是今天每個人開口第一句問候語。
台灣日偏食
台灣雖然只能看到日偏食,但全台觀日人潮還是早早就選定最佳觀賞地點,氣象局天文站表示,全台各地以離島馬祖出現的缺角最大,有百分之八十六點八的太陽表面會被月亮遮掩。
全台各地日偏食出現的時間只差幾分鐘。最早看到的是金門,初虧發生在上午八時十八分五十九秒;本島以台南最早出現,初虧時間是上午八時二十二分十五秒。另外,大眾也可選擇在室內舒服地觀賞日食(見圖表)。
台大天文所教授孫維新指出,每世紀平均出現兩百三十八次日食,有百分之二十八是日全食,同一地點前後兩次日全食的間隔長達四百五十年,相當罕見。
中國日全食
此次日食最佳觀測點集中在中國,國際天文界譽為「中國日全食」。天氣預報顯示,日全食期間中國十一個最佳觀測城市天氣以陣雨或雷雨為主,為求看到最完美的日全食,不少天文愛好者、記者紛紛預定飛機頭等艙;日全食過程中,太陽短暫地被月球遮擋,電離層發生微妙變化,導致這段時間的中波和短波通信異常。有兩千多名天文發燒友準備透過無線電通聯,相約雨中「聽」日食。
日全食期間除了會發生無線電磁干擾,天空亮度、風力、風速、水流都會發生變化,可能會短暫影響水陸交通,中國當局要求各地公部門需妥善應對,包括今日鐵路全部暫停施工,及規畫疏導措施,預防人潮推擠、踩踏。
日食傳說
中國過去以「天狗食日」解釋日全食現象,印度神話認為太陽被妖魔吞噬,維京人相信是兩隻巨狼在天空追逐太陽,南美洲的印地安人則充滿敬畏地稱之為「上帝之眼」。
古人將生命的源頭—太陽在白天消失,與戰爭、饑荒、洪水以及統治者的死亡或出生聯想在一起。有印度星相家危言聳聽地預測,日全食後的幾天,世界將爆發暴力與混亂,尤其是可清楚看到日全食的印度、中國與其他東南亞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