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陽光 改寫照明史

 |2009.07.16
1443觀看次
字級

【本報新竹訊】清華大學材料系教授周卓煇實驗室研發成功全球第一顆「類太陽光色」的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可發出晨昏、陰晴的自然光色和色溫,改寫人類用電照明兩百年來的歷史。

周卓煇十五日在成果發表會表示,研究成果一投稿就獲准刊登在國際應用物理快訊(APL 2009)期刊上;同時也申請台灣、歐美、日、韓專利。

周卓煇實驗室研究OLED多年,一年前學生發現有個材料不穩定,他逆向思考,利用這項特性,讓光可以隨意變化。他和研究生試驗多種螢光材料配方,找到可以同時發出藍、綠、紅三原色的材料,透過簡單的電壓改變,可以獲得二三○○到八二○○K(絕對溫度)的色溫變化,使OLED能夠呈現如日出、日落、陰天、晴天的太陽光色。

北歐地區因長期日照不足,當地居民多有嚴重憂鬱甚至自殺傾向,該研究對於長期無日照的地區有重大價值。根據國際著名期刊評審的觀察,該發明將引起物理、工程、照明、攝影、心理等領域的重視。

不管是鎢絲燈泡、螢光燈管,單一光色無法滿足人類對自然光的需求,OLED是平面發光,屬冷光源,除了符合環保需求,還可製作在塑膠薄片上像壁紙一樣張貼,若廣泛使用,到二○二○年可減少碳排放七百萬噸,產值上看十兆,潛力可期。

清大周卓煇團隊的類太陽光有機發光二極體光源,上為藍白光,是白天光線;下為黃昏之光。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攝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