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15歲同罹大腸癌 飲食是關鍵

 |2009.07.08
3588觀看次
字級

【本報新竹訊】新竹市最近有兩件大腸癌特殊案例,其中一名患者只有十五歲,被診斷出罹患第三期大腸癌,另一名四十歲男子年年參加公司健檢,今年檢查時出現四點五公分的巨大息肉,是原位癌。

醫師呼籲民眾,健檢時不是照大腸鏡就好,應該分辨是「乙狀結腸鏡」或是「全大腸鏡」。

這名四十歲竹科男性主管,年年參加公司提供的健檢,去年在某家醫院照六十公分的乙狀結腸鏡,檢查結果正常,今年到安慎診所健康管理中心照全大腸鏡,竟然出現四點五公分的巨大息肉,經病理檢查確定是原位癌,他非常驚訝。

安慎診所腸胃肝膽科醫師劉南山表示,這名竹科主管的腫瘤非常大,乙狀結腸鏡應該就可以檢視到,通常每一公分的大腸癌腫瘤形成約五年,按理過去幾年的健檢都可能發現,原因就出在乙狀大腸並不是像水管一樣固定在腹腔內,而是游離的,所以檢查時,明明內視鏡已經進到大腸內六十公分了,卻可能因為大腸被撐長了,而停留在三十公分內沒察覺到。

劉南山表示,各醫學會和專家都認為,大腸鏡才是篩檢大腸直腸癌的黃金標準,光做快速方便的乙狀結腸鏡,恐怕仍可能有疏漏。

另外,近年台灣大腸癌患者似乎年輕化,一名十五歲男生因為上高中必須接受新生入學體檢,他被檢出貧血,醫師只開給鐵劑補血。

他媽媽警覺到這個年紀的男生鮮有貧血的,且印象中曾在家裡的馬桶發現兒子有殘血,逼問後確定有血便,趕緊帶到安慎檢查。

檢查結果,十五歲青少年確實罹患第三期大腸癌,除立即手術切除,還要做一年的化療

;他的母親十分自責,因為家族沒有病史,推斷是國三準備考高中時,晚上補習天天外食,且喜歡吃漢堡、餅乾、洋芋片等西化食物致成的。

劉南山表示,發生大腸直腸癌率關鍵在於動物油脂的攝取量增加,植物纖維的攝取減少,及息肉產生,透過篩檢可在做內視鏡檢查時立刻切除。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