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九九○年代的醞釀,台灣的競技啦啦隊運動在原有的舞蹈內涵又添入了體操特技、隊呼口號等元素,使得內容鮮活許多;張育銓指出,一九九八年和一九九九年可謂是重要轉捩點:大專和高中全國性啦啦隊比賽的規則章程修訂與美國日漸同步,全國性的啦啦隊風潮也應聲勃發。
至二○○一年,「中華民國台灣競技啦啦隊協會(TCA)」正式成立,也成為國際啦啦隊組織的一員,是台灣啦啦隊邁向國際的指標性組織。張育銓表示,在協會同仁的努力運作下,國內啦啦隊好手有了接受教練專業培訓、延續啦啦隊生涯的管道,而他們更朝縱向扎根、橫向推廣的方式努力,要讓啦啦隊融入台灣基層社會。
上月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亞洲國際公開賽」,台灣方面由張育銓所率領的親民技術學院啦啦隊代表參賽,一舉囊括海外組冠軍、男女混合五人技巧賽亞軍、綜合男女混合賽季軍,以及最佳推廣獎四項殊榮。
「除了在海外組奪冠,綜合項目跟全日本超過五百隊一起評比,我們還是名列第三!」雖然已過了一個月,但張育銓眼中仍閃爍驕傲的光彩;他指出日本向來為亞洲啦啦隊運動水準最高的國家,台灣代表隊能獲得如此空前佳績,更是難能可貴。
參與運動和競賽,除了獲得勝利時的喜悅,陳秀文則表示,「比賽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努力和分享的過程。」陳秀文指出,啦啦隊在絢麗的視覺效果之中,本質仍是團隊運動,每個隊員之間、一舉手一投足都是環環相扣,「當大家協力完成高難度表演的那一剎那,那種成就感是無法言喻的,甚至你看到對手的精采演出,都能夠感染到他們的喜悅。」
彭洧博和白陽明也有同感。他們表示政大啦啦社是在二○○二年創社,剛開始只有不到十人、連湊一隊參加正式比賽都不夠,但經過幾年踏實地耕耘,目前社員人數不但倍增,更在大專盃乙組競賽中的「創意啦啦隊」項目締造六連霸紀錄。「重要的是體能變好了,又能打發時間,還結交了一群志同道合、可以一起揮灑青春的好朋友。」彭洧博指著他的租屋室友兼社員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