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認證標章 竄改有效日期 N95、奈米口罩不建議長戴 避免引起呼吸道疾病
【本報台北訊】台灣出現兩個H1N1新流感病例,民眾恐又開始搶購口罩。消基會抽查藥局販賣的口罩,發現有九成以上都不合格,其中大多是沒有認證標章或是製造批號,甚至有不肖業者把有效日期重新貼過,企圖矇騙消費者。
對抗新流感,口罩成為最熱門的防疫工具,不過,戴上口罩就一切搞定了嗎?消基會抽查藥局販售的口罩,發現有九成不合格。
一些口罩除了合格批號標示不清外,還有不肖業者偽造日期,把原本「二○○五年製造,保存期限五年」,改標成「二○○九年製造,保存期限六年」,口罩頓時多「活」好幾年,消費者卻渾然不知。
消基會祕書長吳家誠表示,口罩有效期限只有三到五年,業者把無效口罩當有效口罩賣,已屬違法;偽造口罩製造、有效日期,最高可罰兩千五百萬元。
阻隔率最強的N95口罩也被點名不合格,例如廠商認證、阻擋病毒的比例以及注意事項,統統沒有標示,但近六成藥局N95口罩竟賣到缺貨,部分民眾只能購買防疫效果較差的活性碳口罩或奈米光觸媒口罩。
醫師表示,活性碳口罩對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氣體防範效果較佳,但對抗病菌、病毒效果比外科手術口罩、N95差。
而室內使用奈米光觸媒口罩效果不佳,長時間配戴附著度較差的口罩,可能因奈米顆粒過小而累積在血管末稍,引起心血管、呼吸道疾病,嚴重可能導致腦部病變。
醫師建議,除非身處嚴重情況,否則不建議將N95當作平日防疫口罩,過去SARS期間,有人因長時間配戴N95,而引發類似氣喘的情形;一般民眾每日使用一個外科口術用口罩就夠了。
醫師建議,對抗新流感,除了戴口罩,用百分之七十五濃度的酒精消毒、常洗手也可阻絕病毒,若遇旁人打噴嚏,「可先閉氣二十秒」,也有保護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