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花蓮訊】花蓮太魯閣族余國權夫妻攜手保育清水溪,找到人生方向,也使得日益減少的魚蝦資源恢復生機。
清水溪位於花蓮縣秀林鄉,擁有急流、深潭和秀麗的峽谷地形,景觀比美太魯閣峽谷,有「小天祥」的美稱。
余國權的家族在民國七十九年的歐菲莉颱風中,遇上銅門村土石流災變,有十八名親友不幸罹難,陸續又有八人因傷心過度身亡,他在茫然無助時,與妻子周梅英攜手找到人生奮鬥的目標,投入祖先留傳的家園保育工作。
余國權:「我小時候,清水溪裡魚蝦豐富,隨便抓都有,約二十年前,愈來愈多平地人到溪裡捕魚抓蝦,因使用毒魚、電魚等惡劣手法,導致溪中的魚類和蝦子大量變少。」
起初,余國權只會拿山刀做勢阻嚇,要毒魚人知難而退,八十七年,他與花蓮水培所合作展開清水溪復育工作,接受救生、解說等教育訓練,鼓勵居民成立巡守隊,至九十二年五月,花蓮縣府辦理清水溪封溪護魚計畫,歷經兩年封溪休養後,魚蝦資源終於恢復舊觀。
余國權與周梅英除了維護清水溪的生態環境,並過著太魯閣族傳統生活方式。周梅英經常採集藥草和野菜,但她總會把根留在土中。周梅英說:「太魯閣族祖先的遺訓與現在環境生態保護的觀念很像,祖靈教導我們只要拿夠用的就好,而且一定要留根讓植物繼續成長,以後需要時,才不會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