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lth Protectionism= camouflaged protectionism
暗搞保護主義
當此金融危機繼續探底之際,日前七大工業國財長信誓旦旦,要儘量避免保護主義措施(avoiding protectionist measures),美國財長蓋納更強調,所有國家都要信守開放貿易投資政策,因為這攸關經濟成長,德國財長也呼應他的話,希望避免重蹈覆轍。
1930年 6月17日,美國國會通過「斯姆特-霍利關稅法」(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對數千項進口商品課以60%高關稅;結果各國紛紛跟進,形成史上最大的關稅壁壘。當時各國祭出貿易報復手段,根據統計,1934年全球貿易規模大幅萎縮約66%。這場由美國發起的貿易保護主義大戰,後來演變成全球貿易活動停滯,造成幾千萬人失業,加劇世界經濟大蕭條。
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各國已蠢蠢欲動,想偷偷提高關稅,俄羅斯、巴西、菲律賓只是其中幾個。更令人不齒的是暗搞保護主義(stealth protectionism 或 camouflaged protectionism)的行徑,也就是採取一些措施,不管合法與否,不惜犧牲鄰國,以保護本國企業和勞工。不只美國提供汽車業紓困,德國、西班牙和瑞士都暗中幫助本國企業紓困,英國銀行甚至勸員工不要到國外投資。
不讓馬英九總統「優先買本土貨」的呼籲專美於前,美國國會也喊出「買美國貨」(Buy American)的口號,只是技巧附加一句「不要破壞貿易法規」。西班牙一位部長也呼籲國人「買西班牙貨」。英國還喊出「英國工作留給英國勞工」(British jobs for British workers)。
想想,美國當年簽訂「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時,儘管有一千多位經濟學家同聲反對,法案還是通過了,世界經濟也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從1929到1934年,經濟狂跌66%。世界各國領袖都應慎防這種飲鴆止渴的自殺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