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在羅馬的浪漫綺麗中

王應瓊 |2006.03.12
689觀看次
字級

匆匆忙忙來去羅馬的旅人,或許抽不出閒暇,去踏察古蹟廢墟,進教堂向聖母交心,到博物館欣賞名畫;卻甚有可能和那些街頭巷尾的噴泉、雕像、廣場,不期而遇,那些藝術大師們,將神話、傳說、史蹟,精雕細琢,生動有趣地傳送入您的眼簾,您怎不心悸神馳,永誌難忘。

祈願池名聲大振

古羅馬時代,某年大旱,士兵四處尋水,美麗村姑特萊薇指引,山壑叢林處,琮琮琤琤,洹洹不絕,正是生命源泉。士兵們壘石砌池,蓄水解荒。羅馬大軍所到之處,廣建水道橋,向天地爭水。中世紀,義大利地方勢力興起,商人治國,賺來錢財花費於建築和藝術。特萊薇噴泉四周都是華麗的巴洛克式豪宅,噴泉飾以石柱拱門,泉從大鬍子海神口中吐出,海馬和健康女神、財富女神,皆沐浴於水珠霧氣中。二十世紀,電影興起,大導演們喜歡用攝影機掃描特萊薇噴泉。

「羅馬假期」中,葛雷哥萊畢克騎摩托車載奧黛麗赫本繞噴泉一周,「甜蜜生活」的女星愛百赫跳進池中沐浴。「羅馬之戀」開場是三位女星丟銅板入池祈願,接近尾聲時,三女三男喜相逢人人如願。祈願池名聲大振,我也不遠千里而來許下我的心願。

老一輩文人,諸如雪萊、拜倫、葉慈、蕭邦、歌德、雨果、安徒生、華格納等,喜歡到廣場周邊飲一杯咖啡激發靈感。咖啡愈賣愈貴,愈不容易捷足搶位。廣場中央是老貝里尼設計的破船噴泉,長相奇特卻很受歡迎。北面一排台階,一百三十九級直達雙鐘樓的西班牙教堂。年輕人和窮酸遊客據階而坐,渴飲礦泉水、飢食硬披薩,情人深吻、美景入懷,什麼叫做形象難堪?

十七世紀,兩位大師,波洛米尼和貝里尼,展開他們美術、塑雕、建築全才,貢獻於羅馬市容更新運動,佳作處處,好評不絕。教皇英諾森要在萬神殿附近蓋一座教堂,成為羅馬市的信仰中心。波洛米尼得標負責建造,雕金鏤銀極盡華麗,橢圓屋頂多方採光,彩繪耶穌和瑪麗亞彷彿在雲端散佈福音。萬民膜拜,踴躍捐獻,教皇大悅,賞賜波洛米尼多袋金幣。教皇請貝里尼整頓教堂附近的拿沃納廣場。

原為古羅馬練兵場的拿沃納,崎嶇不平,荒草叢生。貝里尼在北、中、南建造了三座噴水池,場中央豎立奧古斯都大帝從埃及帶回來的戰利品方尖碑,石碑四周用貝殼和大理石堆砌成四洲四河:歐、非、亞、美四洲,多瑙、尼羅、印度、普拉特等四河。北端是海神搏鬥海怪,南邊是眾摩爾人戲水。生動有趣,巧奪天工,羅馬人用為慶典聚會中心,外地遊客奉為「巴洛克藝術」的經典之作,大家歡喜沐浴於巴洛克華麗精緻風采中。

陽光和燈光交輝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的一千三百餘年,義大利半島小國林立,外強侵凌。馬志尼、加里波第和加富爾等三位志士,民族思想濃烈,亟謀國土統一。一八六一年義大利王國誕生,艾瑪努二世奉為首任國王。威尼斯廣場山丘上,一座白色弧形巨構是艾瑪努二世的紀念館,一排數十根巨柱長廊環抱二世的騎馬銅像,果然神氣。長廊兩端方形塔基各豎立一尊勝利女神像。台階為旅人提供休憩,噴泉使遊客爽目清神。無名英雄們正埋葬在台階下方。很奇怪,行走義大利,沒看到開國三傑的任何紀念物,只犧牲奉獻不惹塵埃,才是英雄豪傑的本性氣概。威尼斯宮曾是威尼斯商人會館、威尼斯共和國駐羅馬大使館、義大利王國首相官邸。

一代野心家墨索里尼,曾在這發號施令,呼籲義大利同胞勒緊褲帶,響應希特勒征服世界偉大夢想。墨氏處處點燃戰火,節節敗退,最後被捕、受審、槍斃。

古埃及人,在沙漠下層挖掘巨大花崗石,切割成方尖碑,高可達二十至三十公尺,豎立在他們神廟前,作為對神祇的崇敬。歐洲諸帝國侵埃,運走數尊方尖碑,立於帝國們自己都市,炫耀為戰利品。目前已知方尖碑,流落在倫敦、巴黎、紐約各一尊。羅馬竟有四尊,位於人民廣場、聖彼得廣場、拿沃納廣場、拉特朗廣場。人民廣場中央方尖碑,重達兩噸餘。碑上象形文字歌頌太陽神,基座周圍有四個獅子吐水的噴泉。

廣場四周有女神、人頭獅身雕像,各擁有噴泉水池,黃昏時陽光和燈光交輝,水珠濺射,蔚然壯觀。廣場外有數座高大拱門,拱門下大道分別通往西班牙廣場、威尼斯廣場、波格澤公園和跨台伯河梵蒂岡。人民廣場是北羅馬的交通樞紐,昔日為人民擺攤匯聚之地。

一九四六年,義大利王國更改為義大利共和國,將古羅馬會議堂前的大廣場命名為共和廣場。會堂為上百根廊柱構成的巨廈,成半圓形環抱廣場中央的仙女噴泉。水神洛雅蒂,高←玲瓏的身材,頗引人暇思。四周四位侍女,各著春夏秋冬服裝,代表人間四季。

廣場北方是戴克里先大浴場。戴克里先是古羅馬帝國晚期的一位皇帝,他扶植了三位優秀的將軍做皇帝,稱為「四帝共治」。皇帝願把權力和他人共享,世界古今少有。浴場在古羅馬是一個很重要的休閒社交兼具的場所,巨大拱頂,高挑門窗和眾多的美體塑雕,包圍含有各種水溫的浴池,可容納千餘人共浴。又有健身房、圖書館、娛樂室,設備齊全。

皇帝、將軍和士兵們在征戰之餘,都可來浴池享用。現在是浴池博物館,往日風光已隨時光消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