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phobia 奈米恐懼症
新產品總會有副作用(new products bring side effect)。以生產美容沐浴清潔用品的化妝品公司為例,它們不斷推陳出新,生產最尖端的乳液面霜(cut-ting-edge creams and lotions),其中含有細小的成分可以提高美容效用。但那些小微粒卻產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它們竟可以穿透皮膚,湧入體內,摧毀肝臟等器官。這很像最近罹癌去世的科普作家麥可.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筆下驚悚的情節,人類目前卻生活在這種恐懼中。
所謂「奈米恐懼症」(nanophobia)就是在奈米尺度(nanoscale)上,也就是100奈米甚至更低數值所製造出來的細微成分,可以在體內橫衝直撞。人類的頭髮直徑大約5萬到10萬奈米;至於防曬油中的遮光劑(sunscreen)則可能小到只有15奈米。一個奈米等於十億分之一米。
據北卡羅來納大學皮膚醫學臨床助理教授納希爾(Adnan Nasir)說,粒子(particle)越小,越可能穿透組織,透過氣管或血管流通全身。尤其奈米粒子無法摧毀(indestructible),而且會累積,又不會新陳代謝(metabolized),如果某個器官累積太多奈米微粒,器官就會衰竭。
的確,有些醫生、科學家和保護消費者權益人士已經表示關切,在研究證明,經常攝取(ingestion)、吸入(in-halation)這些粒子或穿透皮層(dermal penetration)是否構成健康或環境威脅前,很多業界已搶先採用奈米技術(nanotechnology)製成消費品,個人美容護理產品(personal care products)尤其占最大宗。
但人們其實早已暴露於奈米微粒(nanoparticles)下,美國國家標準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指出,火爐、烤麵包機都會散發出2到30奈米的超細微粒,長期接觸這些炊具會暴露於大量的奈米微粒中。還有些產品使用奈米技術製造的材料(nano-engineered materials),像可以防止油汙和灰塵的「奈米褲」(nano-pants),有些牛仔褲和絲光黃斜紋褲都包含奈米細絲。此外還有奈米單車(nanocycles),是用碳奈米管(car-bon nanotubes)製造,比較強韌輕便。至於化妝品,加入奈米元素,可以產生均勻和鋪展性較強的效果。
雖然化妝品業者信誓旦旦,強調奈米微粒對人體無害,但據個人保養品協會(Personal Care Products Council)的貝利博士估計,目前使用某種奈米成分的化妝品有數千種。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已要求業者要確保產品安全無虞,2006年並成立一專案小組全權負責調查奈米材料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