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基會抽驗20件 有19件高於10毫高斯 也有虛報消耗電功率 恐造成跳電
【本報台北訊】寒流來襲,許多人購買電毯取暖,但之前曾傳出電毯引發火災意外,令許多消費者有使用上的疑慮。消基會檢測市售二十款電毯,發現大多標示不明,且電磁波過高,如要避免意外,正確使用電毯最重要,溫度設定在攝氏六十度剛好。
消基會自全省各地的寢飾棉被店、藥局、醫療器材行及網路等通路,共計購得鋪墊式電毯樣品二十件。其中有九件樣品是南韓製造、五件中國製造、一件是德國製造外,其他五件電毯未標示製造地點。
首先比較價格,二十件標價介於八百五十元至二千九百九十元之間,消基會發現電毯尺寸大小與價格並沒有關聯性,消費者購買前應考量需求再下手。
第二是電毯尺寸,由於電毯使用時不宜摺疊,因此要依床鋪的大小來決定電毯的尺寸,如雙人電毯不適合放在單人床上使用,以免長期曲摺影響電毯的安全性。
第三檢視消耗電功率,消耗電功率愈大、耗電量愈大、加熱的溫度愈高,相對較溫暖。不過檢測發現,業者有虛報消耗電功率的現象,低標消耗電功率更可能造成電路負擔過大,造成跳電,呼籲業者改善。
電毯由於電熱絲結構的不同,清洗方式不一樣,依電毯標示,有些可手洗,有些可用洗衣機洗,有些電毯不能洗,但不論是那一種都不可乾洗,因為乾洗溶劑可能會破壞電熱絲的絕緣性,因此乾洗是絕對要避免。
消基會發現,其中十九件電磁波高於十毫高斯,有的甚至在二百到三百之間,睡覺時電毯與人體零距離,等於是一整晚睡在一張大的電磁場上。學者指出,歐美電毯都已要求應在十毫高斯以下,技術上可行,政府應訂安全標準。
綜觀二十件樣品,有四件樣品沒有商品檢驗標識;一件有檢驗標識,但標檢局網頁中查無資料;有九件商品在製造年分與製造號碼標示不合格;三件樣品未標示注意事項或警語、使用方法及緊急處理方法、廠商資料等,消基會呼籲唯有標示合格才能讓民眾安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