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一塊在中國西南部出土,令人驚訝的兩億兩千萬年前的完整化石,解答了一個長久以來對爬蟲類演化的激辯:龜甲究竟是怎麼形成的? (圖/法新社)

一項刊登在最新一期「自然」科學雜誌中的研究,科學家報告他們發現了一種過去失去聯結的物種:半甲齒龜,牠們的外殼直接從肋骨和背骨演生而來,而不是某些學者所主張的從皮膚演化而來。
「半甲齒龜」的身體結構顯示,龜類腹甲的形成遠遠早於其背甲,當腹部的甲殼已經演化到與今天的龜類相差無幾時,背部的甲殼才剛剛開始出現,這一過程與現代龜類的胚胎發育十分相似。
另外,背甲的形成始於脊椎位置,同時與肋骨的特化有顯著關係,而與先前推測的單獨存在甲片無關。化石進一步顯示,龜類的起源遠較以往的認識更複雜,年代也更為久遠,大約提前一千萬年左右。
研究小組召集人,中國杭州的浙江自然博物館的劉林俊表示,新發現也指向烏龜原來是水生動物的證據。
半甲齒龜在背部只有一半的殼,但卻和今天的烏龜一樣有完整的腹甲,證明牠的肚子在水中、且容易暴露在由下而上進襲的掠食者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