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香港電】將經、律、論匯集而成的中國佛教的最大部叢書「大藏經」,近日擺上南京可一書店的書架,首次進行公開流通。
「大藏經」是現存的漢譯大藏經,自印度和西域輸入的貝葉經原典翻譯過來,在古代或稱為「一切經」,歷來只有宮廷、官府、大叢林才收藏。
中國佛教史上,一向有盛世修撰「大藏經」的傳統,因此千餘年來,先後有十幾種官刻大藏經問世,至清朝雍正、乾隆年間,刻印「乾隆大藏經」(又稱「龍藏」、「清藏」)。一九○九年,由在中國致富的美國商人哈同夫婦出資,著名高僧宗仰上人和著名學者王國維、章太炎等,校勘編纂了「頻伽精舍校刊大藏經」(簡稱「頻伽藏」)。而今公開發行的「大藏經」即依據「頻伽藏」版本。
「頻伽藏」是中國近代出版的第一部鉛印本「大藏經」,在已編修「大藏經」中成書最晚、規模最大,共收經文八千四百一十六卷,是眾多「大藏經」中唯一有句讀、適合現代人閱讀的版本。
負責《頻伽藏》總策畫、總發行事務的江蘇可一出版物發行集團董事長毛文鳳表示,百年後重新付梓的「頻伽藏」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不限量公開發行的佛教漢文大藏經,禮請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長老擔任編委會主任,數十名教界長老和上百名專家,歷經五年時間,仔細勘校,最終成書。成書體積小、價格適中,加之標點斷句,非常方便讀者的收藏和閱讀,從而讓「大藏經」進入尋常百姓家庭成為可能。
一誠長老表示,不限量公開發行「大藏經」是中國佛教界一件大事,也是太平盛世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