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珣綜合外電報導】全球藝術品失竊案件頻傳,尤其是宗教古蹟文物,如具有悠久歷史的珍貴佛像,更是竊賊覬覦目標。
珍貴文物失竊的追緝是一項專業工作,需要跨國連線的專責機構緊密配合。「國際刑警組織」自一九四七年設立各國連線登記的失竊藝術品檔案,從一九九五年起建立資料庫,迄今已有近三萬筆資料,除了提供失竊藝術品圖資,供各國警調機關稽查參考,並提醒美術館、畫廊、經紀人、收藏家及藝術愛好者,不要買贓物。
該組織每年六月及十二月印刷〈主要緝查失竊藝術品〉,每次印出六件藝術品作為通緝令,傳送世界各地。
根據統計,歷年來藝術品竊盜受害最嚴重的是義大利,其次是法國、俄國。
以二○○○年的統計為例,義大利失竊的宗教器物、繪畫、雕塑、古董、典籍,多達二萬八千件。
統計也顯示,歐洲藝術失竊地點主要在教堂、朝聖地、美術館、畫廊、城堡及私人收藏地。超過半數的失竊藝術品是在拍賣會目錄上找到,比警察追緝破案率更高。
自一九七○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訂「禁止非法進出口及轉讓文化資產公約」,明確界定各國政府的職權與責任後,一九九五年全球各國以該公約為基準,訂定了「防治藝術品被盜賣公約」,除了各國刑法,此公約明令禁止非法取得的文物交易,並將法律責任範圍擴及非政府機構,規定一旦獲悉文物為非法取得者,就有責任予以歸還。
歐美各國也有登記藝術品失竊的機制,並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的藝術品失竊登錄組織連線。
該組織成立於一九九一年,與各地拍賣公司、協會、保險公司、律師事務所、國際藝術鑑定研究基金會等單位合作。
自成立以來,該組織迄今已找回上千件、價值逾億美金的失竊藝術品,例如十五世紀義大利耶穌受洗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