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鎮/文.攝影
高雄市家扶中心熱心寄養媽媽蔡惠美,投入寄養服務行列已16
年,陸續照顧過無數兒童、少年,可說是寄養兒的幸福天使。
由於交由蔡惠美寄養的兒童,多半來自不健全的原生家庭,不是家庭暴力或遭逢變故,就是被父母棄養或隔代教養。
為了讓孩子重展歡顏,蔡惠美不但每周不辭辛苦地接送寄養孩子作心理治療,還不定期安排他們去看兒童話劇或到郊外活動,擴展孩子的視野!此外,蔡惠美還接受中心舉辦的遊戲治療課程,學習利用各種媒材,如作蛋糕、剪貼、玩黏土等等,半遊戲半教學,使孩子在遊樂中學習成長。
每當寄養兒童出現失當行為時,蔡惠美總能先同理孩子的立場,瞭解行為背後的原因,再適時給予開導。社工陳怡蓉記得,一位被父母打得遍體鱗傷的過動兒,寄養在蔡惠美家初期,情緒一直不穩定,經常夢到自己受創傷過程,使得惠美媽媽,每天清晨都要從床底下或衣櫃中,找出恐懼、瑟縮的孩子。
這位小朋友,除了衛生習慣不佳,在校更是偷竊行為不斷,經常恐嚇同學,但惠美媽媽未因此而退卻,依然充滿耐心地慢慢將孩子的行為導正,過程中沒有責備,只有傾聽、安慰與循循善誘,終於重新建立這位過動兒的生活常規,不再受到同儕的排擠。
除了全然包容外,對於叛逆期的寄養少女,惠美媽媽堅持以正向的眼光來看待她們。曾有位具有攻擊性的少女,寄養之初常在學校闖禍,讓惠美媽媽傷透腦筋,天天到學校報到,但在惠美媽媽永不放棄的堅持下,不但感動了學校,更讓老師對孩子改觀,重新接納該寄養少女,而女孩也因發覺興趣與專長,對自我概念愈來愈正向。
蔡惠美坦言,這樣的理解與包容,完全來自於對佛教虔誠的信仰,及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創痛與艱辛的體會。事實上,蔡惠美的原則無它,就是「把寄住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當成是他們的媽媽!」然後堅持這個信念到底。
凡住過惠美媽媽家的孩子,結案返家或轉至長期安置機構後,均還與惠美媽媽保持聯繫,只要孩子在電話中說:「媽媽,我好想您!」蔡惠美就會想辦法利用假期,安排孩子們返家小住,或定期至育幼院探視孩子,讓這些可愛的寶貝們,仍能感受母親的關愛。
今年11月23日,家扶中心計畫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對面舉辦「愛在家扶,分享幸福」園遊會,設攤義賣募款。蔡惠美早早動員全家,前往各企業大力推廣園遊券,新光人壽處經理邱昌平因深受感動,立即認購一萬元園遊券,並力邀同仁共同設攤,用實際行動支持這項幸福計畫,期讓所有的兒童都能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
蔡惠美說,鑑於經濟不景氣,今年家扶園遊券販賣成效不佳,急需社會大眾共同發揮愛心, 蔡惠美也計畫動員全家,屆時設攤義賣自製的香滑、綿密「客家傳統土豆豆腐」及「素食紫菜糕」,並邀請社會各界共襄盛舉,共同用愛為孩子打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