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好習慣 褚士瑩祝福心法

羅智華 |2017.08.29
12131觀看次
字級
全世界跑透透的褚士瑩是知名作家、也是資深NGO工作者。圖/褚士瑩提供
知名作家褚士瑩在馬拉威與可愛孩子合照。圖/褚士瑩提供
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身兼知名作家、同時也是資深NGO工作者褚士瑩在南台別院「安樂富有系列講座」中,以「用12個習慣祝福自己」為題開講,闡述如何透過培養良好習慣來提升自身的免疫力、學習力、以及判斷力,讓人生得以改頭換面、煥然一新。圖/褚士瑩提供

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身兼知名作家、同時也是資深NGO工作者褚士瑩在南台別院「安樂富有系列講座」中,以「用12個習慣祝福自己」為題開講,闡述如何透過培養良好習慣來提升自身的免疫力、學習力、以及判斷力,讓人生得以改頭換面、煥然一新。

在緬甸從事NGO工作,每3個月回來台灣一次的褚士瑩不只是國際非營利組織顧問,更是走過上百個國家的公益旅行家,一年到頭在全世界飛來飛去,常有人好奇他如何不被時差打倒、如何適應不同的風土民情、避免水土不服。褚士瑩透露箇中祕訣就在於自己日積月累培養出的身、心、靈好習慣。

因為常遊走世界各地,讓他有機會學到不同國家的民族優點與文化特色,從中擷取精華蛻變成神采奕奕的自己。褚士瑩說,「成為更好的人」相信是許多民眾終其一生追求的目標,但我們可曾想過這要如何達成嗎?對此,他在演講中開宗明義提到首要之務就是幫助自己培養良好習慣,然而習慣的培養並非一朝一夕可養成,而是要透過不斷練習,才能習以為常、變得和呼吸一樣自然!

增強免疫力 擁有健康

第1類習慣就是先從強化身體「免疫力」做起,褚士瑩說,有良好健康才能擁有豐富人生,所以他鼓勵民眾要先學習好好睡覺、好好吃飯、好好運動、好好去玩等4個習慣。以「好好睡覺」為例,他鼓勵大家要像英國少年那樣貪睡,他發現很多台灣人不懂得如何好好睡覺,就連中學生也是逼近午夜12時才肯闔眼休息,反觀英國學生常是晚上九點就爬上床睡覺,英國當局甚至想立法通過十點才開始上課,讓孩子睡飽了再來學校。他強調,良好睡眠是維持健康第一步,所以讓自己睡得好是你我從小都應培養的基本習慣。

第2類習慣則從提升「學習力」做起,分別是教自己學會「學習」這件事、教自己累積「安排」的技巧、懂得世界上沒有永遠的陌生人、以及培養一顆強心臟等4個習慣,並藉此讓自己具備自學能力、擴大能力、從無到有能力、停止能力等能力。褚士瑩認為每個人都擁有「自學能力」,他舉日本一位老奶奶為例,即使高齡九十幾歲仍學習力旺盛,不僅學會如何使用相機拍攝、還成了攝影師,可說是活到老學到老的最佳代言人;而所謂「有志者、事竟成。」,他相信只要養成提升學習力的好習慣,就能讓自己具備從無到有的能力、從不會變成會!

思考判斷力 無懼豁達

第3類習慣則是從培養「判斷力」做起,褚士瑩鼓勵大家培養學習像法國哲學家那樣思考、像冰島人那樣擴展心胸與視野、像美國科學家那樣宏觀、像德國人那樣有紀律等習慣。他以冰島當年發生的金融危機為例, 當時外界都覺得冰島要破產了、要完蛋了,有外國記者訪問冰島銀行家要如何面對經濟泡沫化的破產危機,沒想到銀行家竟回答他如果不能再當銀行家,那就改當漁夫就好了,因為冰島本來就是漁業國家。

銀行家一臉無所畏懼的態度,讓人看了印象深刻,褚士瑩說,或許這正是冰島在面臨破產危機10年後,仍可以成為世界上快樂排名第2名國家的原因之一。他有感而發表示,物質的豐饒不等於真正的成功,我們應該去思考當自己身處一個沒有水電的地方時,是否還能保持原來的快樂?

褚士瑩說,這些習慣的養成無法一蹴可幾、而是要反覆練習,但當養成一個好習慣時,就會自然而然帶出更多好習慣,他期盼透過這些習慣心法的分享,幫助大家培養足夠的能力,成為一個自己喜歡的人,讓人生更快樂、自在。

心態開放 看見世界多樣化

常遊走於世界各國的褚士瑩不只是公益家,也是閱歷豐富的旅行達人,多年的海外生活經驗讓他視野更加開闊,也藉此看到「世界的多樣化」,從中體會不要以自身價值觀來看待其他地方的人、事、物,而是要保持open mind心態,才能海闊天空。

褚士瑩談到,自己曾寫過一篇名為《穿一雙大小剛好的鞋子》的文章,後來還被收錄在國小課本中。文章內容是描述他多年前剛到緬甸工作時所發生的事情與內心體會。他說,緬甸人所穿著的正式服裝是一件長到腳踝的沙龍配上一雙夾腳拖鞋,但令他不解的是,一般台灣民眾穿拖鞋都會選擇比自己腳底板大一點的鞋子,如此穿起來才會舒適好走;但反觀緬甸人卻寧願選擇小一號拖鞋,讓整個腳跟都露出至拖鞋以外,如此「與眾不同」的穿鞋習慣讓他很納悶,不懂為何緬甸人為何要這樣「委屈」自己的雙腳。

直到當地朋友解釋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因為緬甸雨季長達半年,如果穿著一雙比腳大的拖鞋,每次下雨走路時就很容易濺起水花,導致沙龍下襬被濺溼,反而更不舒服。

「朋友一番話讓我驚覺到不該以先入為主想法或常識來判斷他人,而失去對不同文化的客觀看待與尊重。」褚士瑩表示,這件事帶給他很大的體悟和衝擊,對成長在台灣的人來說,是很難體會一年中有半年皆雨季所帶來的生活不便,這容易使得我們以自身想法來看待別人的生活方式。

褚士瑩說,從那一刻起,他也學會「入境隨俗」跟著當地民眾共同換上一雙小一號的鞋子,他發現這樣的鞋子穿起來不僅不難走,而且還不會弄溼自己的衣褲,讓他深切體會到緬甸人因應氣候特性而發展出的生活智慧。

勇敢走出去 體認群我關係

16歲即出外打工、學習經濟獨立的褚士瑩,一路從台灣大學政治系念到埃及開羅AUC大學新聞系,後來又前往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進修,獨特成長歷程讓他想法總是和別人不一樣。一直努力跳脫舒適圈的他,期許年輕人要勇於走出去探索外在事物,尤其年輕人可多透過公益旅行、國外交換學生方式,用雙手與雙眼去感受世界的一切,讓生命更精采。

或許是與生俱來的冒險因子使然,褚士瑩笑著說,自己從很年輕的時候就對外面的世界非常嚮往,為了讓自己可以持續旅行,他特別跑去荷蘭考水手證,用八周時間從航海工作、跟著輪船前往自己未曾去過的天涯海角。而正因為勇於「走出去」,讓褚士瑩視野大開、見聞增長,人生觀和對事物的看法都和以前大不同,這也是為什麼他向來鼓勵年輕人要把握機會讓自己多探索、多嘗試,才能感受天地之大、萬物之豐。

除了探索世界,從事多年NGO非營利工作的褚士瑩也鼓勵青少年要具備思考能力,他語重心長談到,遊走全球各地,他發現歐美民眾並沒有像台灣人出現這麼多人際關係的困擾。他以德國為例,德國的孩子上小學第一件事就是上哲學課,從老師引導中認識「我是什麼?」、「群我關係又是什麼?」,也從中培養孩子獨立思考以及讓自己快樂的能力。

「台灣人很會考試 ,但往往一輩子都被各種人際關係問題所困擾。」褚士瑩說,不同於歐洲教育從小就重視群我關係的學習,台灣則是從幼兒階段就開始上各種學科的知識、進行各項測驗,以至於很多台灣人長大後無法處理群我關係課題。這也激發他想將國外的哲學思考帶回台灣,這幾年他特別在法國學習哲學諮商,希望能將這套模式運用在台灣,計畫暑假開設夏令營、進行課程培訓,幫助民眾學習思考、與處理人際關係課題。他表示,這是自己接下來2、30年將持續投入的工作,希望能藉此為台灣貢獻一己之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