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科學家 發現乳突病毒導致子宮頸癌 法國男女拍檔 找到愛滋病毒 3人共享3900萬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二○○八年諾貝爾醫學獎六日揭曉,得獎者一共有三位,一位是現年七十三歲的德國科學家楚爾郝森(Harald zur Hausen),另兩位來自法國,為現年六十二歲的女性科學家蓬莎‧巴蕾桑奴希(Francoise Barre Sinoussi),以及七十七歲的男性科學家路克‧蒙塔尼埃(Luc Montagnier)。
諾貝爾基金會指出,楚爾郝森是因為發現乳突病毒(HPV)會導致子宮頸癌而得獎;至於蓬莎.巴蕾桑奴希與路克‧蒙塔尼埃兩人則是發現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愛滋病毒)而獲獎。獎金一百三十萬美元(約台幣三千九百萬)楚爾郝森獨享一半,兩位法國科學家則各分得四分之一。
HPV 大膽假設中發現
楚爾郝森一九三六年出生於德國,德國杜塞爾多夫大學醫學博士畢業,現在則是德國海德堡癌症研究中心的名譽退休教授、前主席及科學主任。楚爾郝森最特別之處,在於他一反傳統教條,一開始就假定是HPV導致子宮頸癌。
在他的假設中,HPV能存在於腫瘤中,並且處於非生長狀態,而且應該能利用對病毒DNA的搜尋來尋找,結果他的大膽假設也獲得證實。這項發現引發人類重新建構HPV感染過程的描述,並且能解釋HPV如何誘發致癌,並研發抗HPV的疫苗。
HIV 耐心複製中了解
巴蕾桑奴希和蒙塔尼埃分別出生於一九四七年和一九三二年,前者是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學教授,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學系病毒感染控制小組主任,後者為法國巴黎大學病毒學博士,目前為法國巴黎世界愛滋病研究與預防基金會名譽教授。
巴蕾桑奴希與蒙塔尼埃發現HIV,這種恐怖的病毒分別會停留在淋巴和血液中。根據它的形態、生化及免疫特性,二人將它確定為第一個已知的人類慢病毒。HIV會損傷免疫系統,藉由病毒大量復製來損害淋巴細胞,這個發現對當前的愛滋病生物學及它的對抗治療而言,是極其重要的。
兩位科學家除了對病毒進行複製研究,他們從被感染的細胞中培養出病毒,結果發現,HIV並不會像過去的腫瘤細胞會引發細胞不正常增生,相反的,該病毒需要細胞正常生成來進行複製並融合淋巴細胞。這一發現解釋HIV如何削弱免疫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