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歷史家逯耀東教授因心臟血管舊疾復發,病逝高雄,哲人又遠了一位。很多人都知道當年逯耀東立志要當記者,但是他一心嚮往的台大沒有新聞系,他轉念一想,「昨天的新聞便是今天的歷史」,於是改念歷史系,以歷史的記載作新聞的評價。
新聞與歷史有許多共同的特色,都是透過書寫進行記載,在記載的過程中進行詮釋,在詮釋中蘊藏著價值判斷,這種價值判斷,形成了評議與批判,而評議與批判正是新聞與歷史的靈魂。唯有如此,人類經驗與意識才能朝正確的方向前進。
所以歷史與新聞,都是人類活動的紀錄,但是新聞是立即的,當下的,片斷的,是現代社會進步的動能;而新聞累積成了歷史,透過史書的保存,故事流傳於後世,受後人的景仰與取法,成為推動人類文明與社會的典範。
所以,新聞工作者就是史官,應該以對歷史負責的精神來從事新聞的書寫,留下來的報紙就是史書,下筆寫作豈能不慎重以對。
今天追思逯耀東教授,也引發許多感懷,如果逯耀東教授生在今日,看到媒體的亂象,可能不敢再當記者了,寧願還是學歷史算了。明白的說,今天的許多新聞報導是辜負歷史期待的。
錢穆大師在國史大綱中的開場白:「對國史心存溫情與敬意。」如果今天每位新聞工作都能對新聞的產生,懷著溫情與敬意,今天台灣的媒體才能夠找到自己歷史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