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美國總統川普藥品關稅政策不明,衛福部昨天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提出報告,朝野立委憂心台灣因藥價低、市場小,恐被跨國藥廠排擠至全球供貨「第3波」,缺藥風險加劇。衛福部長邱泰源指出,關於穩定藥品供應,目前已擬定4大策略,包括要求擁有國外藥品許可證的藥廠,製劑藥品備妥3個月、原料藥6個月。
立法院衛生環境及社會福利委員會昨天邀集衛福部、經濟部針對「美國針對進口藥品、原料藥課稅對我國產業造成影響」進行專案報告。邱泰源指出,穩定藥品供應有4大策略,包括監測必要藥品缺藥情形、增加藥品儲存量、適時調整藥價,確保藥價合理、鼓勵國內藥廠生產學名藥及生物相似藥,提供核價優惠、3年不調價等。
健保署長石崇良說,去年試辦醫師開立生物相似藥獎勵計畫,今年8月起擴大至癌症化療學名藥,明年1月再納入所有癌症用藥的學名藥,3年內讓學名藥市占率達7成、生物相似藥達3成。
路透報導,美國官員及業界消息人士表示,川普原先稱,要公布藥品進口調查報告及產業相關的新關稅,但目前他要先忙其他事務,因此製藥業調查報告、進口藥物關稅不會很快出爐。
但白宮發言人對此警告說,這些傳聞純屬臆測,一切都要等白宮確定;發言人對進口藥物的評估審核,以及半導體的調查,其時間細節均拒絕進一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