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18歲公民權」修憲公投在2022年舉行,當時儘管同意票數大於不同意票數,但因未達選舉權人的人數門檻,最終無法通過。昨立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審查《青年基本法》草案,國民黨立委柯志恩等人提案,讓青年基本法直接納入18歲公民權,但也有立委主張繼續透過修憲推進。
法務部代表說,18歲公民權涉及修憲爭議,應由選罷法的主管機關來評估,是否能以法律層次的青年基本法來修正。由於涉及法律專業,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決議將此條保留,後續再協商討論。
昨日逐條審查的另一討論焦點為青年基本法的適用年齡範圍,行政院版本的草案主張18歲以上、35歲以下。民眾黨認為,許多高中生都有參加青年組織,參與政黨最低年齡也是16歲,因此應以16歲為下限。立委葛如鈞則主張,現代人平均餘命愈來愈長,初次就業年齡、結婚年齡較晚,應往上延伸至45歲。此案因沒有共識,同樣保留後續協商。
此外,國內少子女化問題嚴重,立委王育敏昨在立院質詢指出,台灣今年出生人口數恐跌破13萬人,且沒有止跌訊號,衛福部承諾成立兒少專責單位,卻未見相關規畫。衛福部長邱泰源回應,兒少專責單位預計於年底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