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展開產業傾聽之旅,昨日在台中工業區與機械及工具機廠商座談。圖/宋健生
【本報綜合報導】美國對等關稅衝擊我國產業,賴清德總統昨表示,我國現階段是美國政府列入第一波談判名單內,盼大家能團結,朝野能支持。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美東時間11日接受福斯新聞訪問時則透露,11日稍晚將與以色列和台灣代表就關稅對談,並表示中國大陸對關稅做出的反應令人遺憾。
上游供應商 盼獲紓困補貼
賴清德總統昨首度下鄉,與中部25家機械業廠商座談,全程以台語致詞表示,美國已把對我對等關稅從32%先降至10%,政府會做好準備和美國好好談判;除盡量降低對等關稅,按台美雙方貿易協定談起,藉由採購、投資、排除對美貿易非關稅障礙,及作好洗產地等管制,相信各公協會都願意與政府合作,解決美國要求洗產地問題。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陳伯佳表示,我工具機產業受訂單遞延、資金壓力與市場信心動搖等多重考驗,盼政府掌握暫緩期,助業者拉近與主要競爭國關稅差距,與產業攜手提升產業競爭力等。
桃園市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蔡易潔說,中央提出880多億元紓困出口的業者,為什麼沒有補貼供應鏈上游的廠商?否則出口商撐過了,但上游供應商沒有政府的紓困補貼,恐怕已經先倒了。
稅率逾30% 影響12萬人就業
另一方面,行政院長卓榮泰昨天赴立法院針對美國關稅政策因應作為進行專案報告指出,根據推估,若我國被加徵超過30%的稅率,台灣工業產品出口美國將衰退26%,影響製造業產值5%及12.5萬就業人數。
卓榮泰表示,若台灣被加徵關稅介於10%到20%,對台灣產業主要影響為新增關稅支出,不至於發生大幅降低國內訂單、產業轉移生產基地問題,此時產業衝擊屬於風險可控,以4年為期,總體因應支援方案預算推算為361億元。
卓揆說,假設台灣被加徵稅率介於20%到30%,製造業的電子資訊、鋼鐵金屬、運輸工具、機械等業別,受衝擊風險較高,農業則是蝴蝶蘭、茶葉、水產衝擊較大,此時總體支援方案預算估算為576億元。